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谭雪娇
2018年以来,宜昌市猇亭区累计“关、转、改、搬”20家沿江化工企业。
猇亭17.2公里长江岸线变成美丽风景线。猇亭国考、省考辖区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长江猇亭段干流水质Ⅱ类。截至目前,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43天,占比86.2%,排名宜昌城区前列。
猇亭是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更是宜昌长江大保护的前沿阵地。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立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规矩。
滨江生态廊道水清岸美
浪漫秋日,漫步猇亭长江边,一江碧水东流去,两岸青山叠翠来,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水自然画卷。
近年来,猇亭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曾经的化工大区魅力蝶变,为长江大保护交上一份优异的生态答卷。
蝶变:码头成网红打卡点 长江岸线变风景线
10月下旬,天气晴好,位于猇亭区的长江灯塔广场游人如织。连日来,一场以“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为主题的艺术展在这里举行。一件件由长江漂浮物、化工废料等加工、处理制作的艺术展品在现场展出,吸引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观展。
过去,这里是喧嚣的磨盘货运港口,散装煤炭堆积如山,严重影响了长江沿岸生态环境。2018年底,磨盘港口码头被完全拆除。2020年底,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设计建设,曾经的脏乱货场“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打卡地。
灯塔广场游人如织
猇亭依江而建,因江而兴,以江而美。围绕打造特色滨江长廊,猇亭深入推进长江岸线修复,将滨江节点变成城市景观。昔日烟囱林立、杂乱无序的长江岸线正变成美丽风景线。
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长江沿岸,近旁约1公里长的沿江景观带,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宛如公园。极目远眺,碧空如洗,江滩如画。
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说,为破解化工围江,兴发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分步推进治污、搬迁、技改、转型、复绿五大工程。
过去4年,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拆除22套装置,拆除搬迁沿江1公里范围内装置10套。投资1.12亿元,修复沿江拆除腾退的900米岸线,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的美丽蜕变。
“现在出门就是公园,变化确实太大了。”紧邻兴发沿江绿化带,就是红色教育基地424公园,家住猇亭长江社区的王女士正带着孙女在此游玩。这里曾是煤场、造纸厂,如今蝶变为综合性滨江生态景观公园。
顺江而下,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历史文化街区织布街、中华鲟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串珠成链。如今,猇亭17.2公里长江岸线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集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元素融合一体的滨江生态廊道。
治理:所有企业一个排口排放 不让一滴污水入长江
因距葛洲坝下游不远,猇亭长江段设有过闸船舶停靠区。10月16日,在猇亭区滨江大道红联码头附近,近百艘大型航运货船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字排开,形成千帆竞发之势,场面甚为壮观。
水环境安全是长江大保护的重中之重。这些船只所产生的污水、垃圾如何处理?随行的猇亭区交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全力打赢船舶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猇亭区高标准建成云池环保码头与红联环保码头,投入11艘污染物接收船免费进行污染物接收、转运。
码头边碧水静流
猇亭累计投入资金805万元保障待闸船舶垃圾收集及转运等相关工作,极大促进了港口污染治理及航运绿色发展。仅2021年,云池环保码头共接收上岸生活污水58485.3m³,红联码头接收上岸生活垃圾630.677吨、接收上岸含油污水660.81吨。
猇亭企业众多,其污水又怎样排放的呢?记者在日夜不停运转的猇亭污水处理厂找到了答案。厂长刘阳介绍,经过扩建后,该厂高标准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达8万吨,全区所有企业的污水接入这里集中处理,达标后经该厂一个排口统一排放,确保没有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近年来,猇亭还新建、维修管网19.5公里、新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个、封堵沿江污水排口8个。对沿江入河13个排口安装智慧在线监测系统,对入河水质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治污必须严控废气排放。在湖北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新投入使用的废气焚烧装置前,排放的气体没有丝毫异味。今年4月,公司斥资3000余万元再添一套高温废气焚烧装置。负责设备运行的现场工作人员王清云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新旧两套装置同时运行,企业生产排放的有害物质经过1100℃以上高温彻底焚烧和净化处理,最后生成盐酸和水,回收循环利用,产生的氧气等气体达标排放。
作为宜昌工业和港口码头重要集聚地,猇亭区合理规划生态岸线、生产岸线和生活岸线,按照“取缔非法、保护合法、综合施策、一企一策”原则,坚持“环保八条”“清废行动”等要求,规范提升16家港口码头,搬迁拆除沿江非法建筑物,腾退长江岸线3.2公里。
自2018年实施化工装置首爆以来, 猇亭累计“关、转、改、搬”20家沿江化工企业。近年来,猇亭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持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多措并举治理生态环境,换来猇亭碧水蓝天。国考、省考辖区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长江猇亭段干流水质Ⅱ类,善溪冲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截至目前,空气优良天数243天,占比86.2%,排名宜昌城区前列。
理念:长江哨兵守护一江清水 “行走的课堂”传播生态文明
10月11日,在猇亭江边,沿着猇亭美丽的滨江岸线,“长江哨兵·红联号”巡逻船又下江了,半个月巡查一次已成为这项志愿活动的常态。虽然每次清漂的收获寥寥,可让人感到欣慰。一位志愿说,随着人们保护长江的意识越来越强,江面的垃圾越来越少。
长江哨兵守护一江清水
立起岗哨,共护长江!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从红联码头至猇亭河道堤防管理站4.5公里长江岸线上,每隔500米就有一块“长江边上的党员哨兵”标牌,清除堤岸垃圾杂草、定期排查责任区长江沿线排污情况……他们是保护长江的“哨兵”,更是呵护长江的“排头兵”。
此前的国庆节小长假,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组织的清理江滩环保志愿者活动,场场爆满。该服务队发起人之一程文婷介绍,近3年来,全区近60支志愿服务队聚焦生态文明开展活动500余次,参与人数突破12000人次。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活动也从清理垃圾向民间河湖长体验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变。
为了将生态环保的理念根植于下一代的心中,猇亭区依托“424”公园和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教育基地,精心打造“行走的课堂”,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精心备课、授课,为中小学生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身体力行地让生态环保的正能量延伸到每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志愿服务在猇亭蔚然成风。
猇亭江边,一家造纸企业办公楼经过改建,成为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在基地的多功能展馆,通过展板及多媒体电子屏等方式,直观、生动地介绍了宜昌坚持绿色转型发展,巩固长江生态屏障、维护水体安全等领域的具体措施与成果。作为长江大保护精神传播的载体,基地展馆累计接待党政、社会团体240余批次、5000余人次。
猇亭区在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从根本着手,创建“五星生态好公民”。居家节能、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志愿环保、家园美化,生态理念越来越渗透进猇亭居民生活。
共护一江清水,齐享满城绿色。这个千百年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正成为宜昌长江大保护的典范之地。一幅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好图景在猇亭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