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作业竟可以像“商品”一样,放在“超市”里任学生挑选。极目新闻记者昨日获悉,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武汉市蔡甸区第二小学在落实课时课标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推出“作业超市”,赋予学生作业选择权,极大增强了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合作连环画也成作业
“今天老师布置了什么有意思的作业?”在蔡甸二小,孩子们每天都很关心“作业超市”又上新了哪些“商品”。
“今天的语文是‘连环画’作业,结合牛郎织女的课文内容,每个同学画一个部分的情节,然后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套连环画,很好玩!”该校五年级一名学生告诉记者,除了连环画,老师还会布置名著阅读大闯关、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制作、主题实践报告等形式多样的各类作业。
该校语文老师赵婴介绍,为了实现育人功能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从前年开始建构了全新的作业体系,日常作业以“超市”的形式供学生自选。目前,一、二年级以亲子阅读、绘图日记等形式展示非书面作业情况,三、四年级布置有配图小诗、征文、阅读空间展示等作业,五、六年级作业结合单元主题,以思维导图、手抄报、连环画等形式呈现。
据悉,蔡甸二小以各班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进行班级作业的整体协调。每日班级的整体作业单上,首位布置作业老师留有余地,末位布置作业的老师让路减量,由班主任负责把控,促进整体作业量“不超载”。布置的作业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除书面作业外,学校要求教师多布置经典诵读、美文阅读、劳动手工等非书面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能力。
此外,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每天下午放学前,在学校公示栏和各班门前黑板上,还会公示每天的学科作业内容,以便让家长和学生监督。
常有小报展学生创意
在蔡甸二小,“自制小报”作业出现的频率很高。学校表示,立足教材、依托课本并实现课外延展的“自制小报”作业,鼓励学生锻炼思维,展现学科融合的成果。
以语文学科为例,在低年级,学生需将本单元的识字进行集合,制作“单元识字小报”或“词语大比拼”,并配上本单元相关的图画,展示个人创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需以单元主题诗文为主线制作诗文专栏小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主题、意象、情感等为线索,寻找相关作者的作品、简介、事迹、代表作、系列作品等进行归纳整理。数学、英语科目等也经常以“自制小报”形式布置作业,学生们常把数学概念和推导过程变成树状图或思维导图,把英文课程变成图画故事。
该校六年级肖同学的妈妈告诉记者,学校的创意作业增加了,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明显提升。“我记得去年语文有个单元布置的作业就是先画手抄报再搞活动,孩子觉得非常有趣。”肖妈妈说,“以前作业以做题为主,孩子更多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想法,热情不高。”
“‘小’作业一定要有‘大’育人观,学校今后的作业设计会继续在教育性、层次性、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增值性上下功夫。”蔡甸二小校长许会荣说,这样才能真正让“双减”政策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效能的引擎,让作业设计创新成为改善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有效路径,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