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都“枫警”,打造平安新名片

极目新闻 2022-10-31 23:17

极目新闻记者 高伟

通讯员 陈龙

“亲朋好友来短信,公检法司要查案,电话打来通知汇款,不轻信”、“身份信息密码账号,不要轻易告诉他人,不明链接不明邮件,不点击”……10月29日,在钟祥胡集镇湖山村村民文娱活动节目巡回演出现场,驻村民警表演的“三句半”迎来村民们热烈的掌声。

钟祥市胡集镇,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有储藏量位居国内第一的丰富磷矿资源和多样化的磷化工产业,被称为“中原磷都”。“守护一方平安,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风向标。”胡集派出所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面对管辖面积大、实有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的镇情镇况,该所传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打造智慧警务新引擎、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擦亮服务群众新名片,全力铸就磷都“枫警”,建设“红枫宁都”。

热心快肠的“姑嫂队”

“民警书记”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

“儿子、姑娘因赡养发生家庭纠纷,把年迈老父亲气到离家出走,这怎么能行!我们来处理好。”8月25日下午,胡集镇湖山村“姑嫂队”成员们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劝解。

当天下午6时许,胡集派出所民警终于找到了年过八旬的张大爷。原来,因赡养问题,张大爷的子女当着老人的面争吵,双方脸红脖子粗,导致老人一气之下,沿着国道走了三个小时的路程,直到被民警找到。

社区民警宣传反诈知识

姑嫂队员们一边通过电话向嫁在隔壁镇的张大爷女儿说明情况,一边到村里他儿子家中现身说法。“于情于理、于规于德,老人家是你们父亲,就应该被赡养。赡养不分轻重,有心、用爱、尽孝就是老人家最大的慰藉。”姑嫂队队长郑大姐劝道。老人儿子和赶来的女儿听后纷纷低下了头,向老人赔了不是。

一个家庭纠纷,在姑嫂队的温情“攻势”下,顺利化解,子女均表示不会再因为赡养问题发生冲突,并会一直善待自己的父亲。

据介绍,在胡集镇湖山村,“民警书记”以驻村警务室为阵地,引导村党支部和村民组建模范作用好的“党员队”、热心快肠的“姑嫂队”、热心公益的“三老队”、思想敏锐的“青年队”、天真可爱的“少年队”,他们佩戴“红袖标”,开展法律宣传、纠纷调解、义务巡逻等工作,这个昔日穷村、乱村、落后村已然演变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村、生态宜居村。

“民警书记”上门调解纠纷

“民警书记”通过党组织活动,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部搭台、民警挑梁、党员唱戏、群众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模式在全镇推广。

“磷都”变身“宁都”的背后,是党建统领的强劲动力。胡集派出所坚持“党务引领警务”,在全镇开展“支部+协会、+企业、+合作社”党组织体系全覆盖建设,由镇政府统领,在党员人数较多的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公益性组织建立实体党支部33个,在批发零售行业、社会服务行业建立临时党支部12个,党员民警兼任第一书记;在3个中心社区分别建立联合党支部,将辖区非公经济党组织和镇直单位党组织一并纳入联建,3名所领导为联合党支部副书记;责任区民警出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三级联调”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

胡集镇平堰村五组村民李某因邻居房屋排水设计问题导致每逢下大雨,邻居陈某家屋顶的水全部排进了李某家院中,导致庭院中积水,造成生活不便。多次在村委会调处未果,李某也多次报警求助。

因陈某长期不在家,电话沟通均无实效。派出所民警徐道海决定联合上门,把调解送到当事人家中,把这个最近的矛盾“清零”。

提前打听好陈某近期在家中后,胡集派出所联合住建部门和平堰村委会干部,到双方家中开展调解工作。通过现场勘察,建筑物分析,排水原理等前期准备工作,一场现场调解会在李某家庭院中展开,双方各自陈述想法和诉求,村委会提出看法和见解,住建工作人员释明房屋排水的不合理之处。

“远亲不如紧邻,好邻胜亲人,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排水口,大家仍是十分亲密的朋友关系,共同居住十余年的邻居关系。”民警徐道海最后主持说道。陈某羞愧地点了头,表示马上就整改。

事后,李某紧握徐道海警官的手,“关键时候还是需要你们上门啊,之前我老伴为此在雨夜经常彻夜难眠,是你们赶走了她的忧愁。”

“矛盾纠纷化解,单单依靠村委会的力量是很薄弱的,派出所推行的‘三级联调’机制,真正让纠纷调解在激化前、隐患整改在事故前、人员管控在出事前,这是对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非常有效的抓手。”胡集镇桥垱社区政法主任陈华军说。

7月28日下午,胡集派出所“行政调解中心”座无虚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国土、民政等部门代表,社区干部、法律以及纠纷当事人,就2009年桥垱社区一农户征地补偿问题引发的信访纠纷进行现场调解。调解会上,当事人阐述了其关于当年拆迁赔偿标准过低、低保生活等问题,各部门代表就其诉求进行详细耐心答复,从政策文件、部门规章、执行落实多方面明理释法,纠纷当事人心服口服,一起长达13年的信访积案成功“落幕”。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胡集派出所联动社会力量,在全镇推行矛盾纠纷“三级联调”机制,在村(社区)建“谈心说事室”,依靠村委会和群众自调,实现“小事不出村”;在中心警务站建“联片调解室”,引进行业专家和群众工作能手驻站,化解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实现“大事不出片”;在派出所建“行政调解中心”,成立调解专家库,建立风险隐患定期会商、矛盾纠纷源头甄别、司法人员全程指导、综治办全程督导反馈工作机制,开展依法综调,引导群众始终在法治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起,实现了“矛盾不上交、问题不上行、风险不外溢”。

“情指勤舆”打造智慧警务新引擎

信息时代,催生智慧警务效能新引擎。

今年5月29日,两名犯罪嫌疑人在胡集镇207国道某饭店以换零钱的方式抢夺受害者现金3500元后,驾驶一辆白色的踏板车逃跑。

接到报警后,胡集派出所依托情报研判室,迅速对辖区沿线视频监控的进行调阅研判,通过大数据分析,仅用2个小时就准确锁定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身份,连夜赶赴黄石市阳新县,在阳新警方的大力协助下,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戴某抓获。

据介绍,胡集派出所推动镇委政府投资150余万元,在公路沿线、人员密集场所等建设视频监控探头378个,投资20余万元,在派出所建设“三网合一”、融合BDP大数据建模平台和大数据视综平台的情报研判室,依托“情指勤舆”一体化作战模块,打造派出所“智慧大脑”,探索出“1+5+N”警务模式,组建指挥调度、情报研判、执法监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安全管控五个小组,全程掌控辖区“人、地、物、事”等重点要素的动态,精准指导街面警力和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对重点场所、人员、事物进行动态防控,早预警、早干预、早处置,公安“小闭环”向党政“大闭环”不断拓展,“情指勤舆”一体化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标签。

今年以来,胡集派出所依托智慧警务,研判快速响应、瞬时核查落地、精准指挥抓捕,指导查破各类案件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1人,止付电信网络诈骗金额0.16亿元。

“一所三站”擦亮服务群众新名片

家住胡集镇罗山村的刘女士打算去山西看望自己出嫁的女儿,但因身份证遗失补办需数月便一直在家等待证件办好。

9月15日,刘女士看到钟祥出入境管理大队开通“绿色通道”为出境学子办理证件的便民新闻后,便急忙来到最近的罗山中心警务站,向站内民警说明缘由,民警当即为刘女士办理了临时身份证证明,并帮助其办理了身份证快证邮寄业务。

在听到自己可以立即出发去见女儿,新的身份证也将被邮寄到女儿家的答复后,开心的刘女士对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胡集镇村干部来户籍室办理业务时反映,村里很多留守老人户口簿陈旧,办理医社保等业务时,户口簿复印件不清晰用不了。户籍民警肖俊将此事记在了心里,立即联系该镇各村干部,将需要更换户口本的老人进行统计。

在国庆值守期间,肖俊在户籍室将户口簿逐一打印,并悉心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们送簿上门,让老人们在欢度国庆时感受别样温暖。

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户籍派出所依托“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大胆创新,推行“一所三站”勤务模式,在3个中心社区分别设立中心警务站,由一名所领导担任站长,每站配置5警N辅,就近接处警,并在警务站增设身份证自助、港澳台自助签注、交通处罚自助等终端设备,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胡集派出所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今年以来,“一所三站”勤务办结各类事项4213件,受理咨询846件,服务群众2617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通讯员陈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