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撞的我!”“是你先撞的我!”近日,在黄冈武穴市花桥镇刘六西村,两名村民骑三轮车相撞,二人相互“甩锅”,吵了起来。
“红色老兵”调解员余定国赶到现场,劝说二人“休战”,一起到村综治中心,通过村里的“雪亮工程”查看现场视频,认定事故责任。经过余定国的调解,责任方主动赔礼道歉,帮助修车,双方握手言和。
在花桥镇,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群退伍老兵奔走在基层一线,耐心倾听群众诉说家长里短,全力破解矛盾纠纷“疑难杂症”,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诠释退伍不褪色的英雄本色,用另一种方式守护一方平安。
老兵退伍不褪色 “戎装绿”变“志愿红”
花桥镇是武穴市域副中心,镇长杨志刚介绍,全镇人口多、经济活跃,社情较为复杂,矛盾纠纷突出,平安建设遇到不少困难。
花桥镇是将军镇,是红十五军的重要策源地,诞生了广济县(现武穴市)第一个红色支部和第一支红色革命游击队,从这里走出了陈康、郭锡章、蓝吉银等2名中将和5名少将,现有退役军人1800余人,红色资源丰富。
花桥镇红色老兵调解队员正在就个案开展研判
花桥镇红色老兵辅警与镇派出所、司法所同堂培训学习
有优势,就要充分发挥。去年11月,花桥镇政府聘请一批讲政治、有担当、知民情、愿奉献的退伍老兵,组建了以“红色老兵”为主体的5支基层治理队伍,包含听证员、巡逻员、调解员、辅警和志愿者等200多人,从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探索出一条“红色力量”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目前,全镇41个村、社区综治中心设置了“红色老兵调解微站”“红色老兵工作室”,带动一大批“乡贤五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为明确工作职责权限、权利义务、纪律要求,花桥镇制定实施《花桥镇“红色老兵”队伍管理办法(试行)》,对红色老兵实行考核和补贴制度,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不定期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对红色老兵队伍进行培训,提升了红色老兵的专业技能和战斗力。
自去年12月以来,“红色老兵”队伍帮助找回走失儿童3人,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23起,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8起,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600余万元,得到群众一致好评,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党政群共商共治信访重镇变平安建设先进镇
“红色老兵”基层治理队伍成立了,人员充实了,还要完善机制。
花桥镇在武穴率先修建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立矛盾纠纷信息日通报、周会商、月研判、年考核联动制度。除“红色老兵”队伍,公安、司法、民政、资规、退役军人事务站等基层单位纷纷入驻镇综治中心,法院、检察院在综治中心设立诉调对接室和检察服务站,弥补基层司法力量的不足。
花桥镇红色老兵巡逻队正在开展治安巡逻
花桥镇红色老兵巡逻队正在准备开展治安巡逻
今年7月,花桥镇综治中心成功化解一起突发性重大矛盾纠纷。一名村民在本地做工时不幸跌落死亡,各方分歧较大。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周全接访后,迅速启动综治中心联动机制,召集派出所、司法所干警、法律援助律师、两村书记、“红色老兵”调解员等十余人参与调解。历时3天,经过十几轮的调解,四方责任人最终达成协议,对不能立即赔偿的部分责任方,予以司法确认。
“小纠纷村级综治中心来化解,大矛盾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联动,逐步实现了‘一般矛盾动态清零、重点矛盾限时清零’的良好局面。”镇党委书记王亮介绍。
自去年底,花桥镇信访积案逐步化解,信访工作由年初倒数第三跃升至全市第三,平安综治工作被评为黄冈市先进典型。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文明和谐民风
花桥镇成立19人的“红色老兵宣讲队”,传播花桥老将军、退役老兵的红色故事。
今年八一建军节,在花桥镇兰杰村党校,87岁抗美援朝老兵樊功财为周围五个村的党员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当时,我就在邱少云战斗的那个高地,那一仗打了五天五夜,伤亡不断,大家精疲力尽,依然拼了命往上冲,我们脑子里就一个想法:保家卫国!最后我们胜利了!”樊功财的演讲令团山河社区退役老兵李鹏深受触动,他感叹:“现在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要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多为别人着想,多为百姓做事。”
花桥镇刘常村红色老兵听证员正在垸场池塘边开展听证会
花桥镇刘六西村红色老兵调解员余定国正在开展调解工作
在花桥镇,红色老兵服务百姓的故事源源不断。“红色老兵服务先锋”刘国平,在福利院服务农村孤寡老人18年;“红色老兵见义勇为先锋”胡云涛,冒着严寒跳河救人;“红色老兵支书”陈锦华、项学斌等人,扎根农村奉献40余年;“红色老兵创业先锋”兰逸飞,和父亲一起创建本土农业品牌……
在“红色老兵”先进典型的感染下,花桥镇各村社区深入推行智慧平安垸场和微服务、微宣传、微调解、微治理、微决策“五微”做法,发挥村规民约、积分管理、红黑榜等基层自治作用,一大批“好军嫂”“好婆媳”“道德模范”“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涌现出来,村民见贤思齐,民风更加友善淳朴。
(通讯员 耿文辉 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