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提升最快 城乡变化最大 群众实惠最多 新洲:十年精彩跨越 千亿城区再出发

湖北日报 2022-10-15 09:39

蓄势腾飞的航天新城。

问津新城内,邾城新客运站雄姿。这座新客运站按照大型一级车站的标准建造,集智能化、现代化、综合性功能于一体。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十年光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短暂一瞬;十年奋斗,在荆楚大地的沧桑巨变中却尽显分量之重。

新洲,武汉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这里曾是孔子问津之地、大别山红色摇篮,更是武汉区域崛起的重要板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年来,新洲人民以非凡的勇气砥砺拼搏,锐意开拓,破冰前行,不负嘱托,描绘出一幅精彩的历史画卷。

这个时期,是新洲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首次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两次进入全国绿色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航天基地被命名“中国星谷”。脱贫攻坚步履铿锵,建档立卡的88个贫困村、21833人全部脱贫出列。

一项项成就、一幅幅画面,记录着新洲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浓缩了新洲人民激情燃烧的奋斗历程。

首次跨入“千亿城区”行列

数字见证一个新城区历史性跨越。2021年,新洲区GDP突破千亿元,达到1003.65亿元,较2012年增加1.45倍,年均增长4.22%;人均GDP达到11.22万元,较2012年增加1.49倍,年均增长10.67%。首次跨入千亿俱乐部。

这十年,产业跨越升级成势见效。一个个大企业、大项目,夯实底盘,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总量不断增加,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5家,较2012年的167家增加了148家,企业数量年均增长7.3%。

2021年,新洲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650.63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315.4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为76.55亿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12.2%。

航天基地正式命名“中国星谷”,火箭、卫星、磁电三大产业园建成投产,具备20枚火箭、240颗卫星批量化年生产能力。航天科工、中远海运、正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地,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的核心区。阳逻综合保税区、海关集中查验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成运营,实现“船边直提、抵港直装”24小时常态化通关。京东、华中金控等电商物流蓬勃发展,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建筑业支柱作用更加凸显,新七、新八、新十稳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建筑企业跻身湖北民营企业100强。

这十年,立体交通大发展大跨越。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完善,累计投入资金183.74亿元,从江北快速路到红色旅游公路二期,从G230阳福公路到星谷大道,从G347江北快速路东延线到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近几年,随着境内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相继竣工与开工建设,新洲大交通体系的构建全面提速,对外高效交通路网的主骨架全面拉开。

“八纵八横”,公路通车总里程3792.1公里,“铁水公空轨”立体交通独特优势日益凸显。航天大道、G230、红色旅游线二期等一批重要交通项目建成通车,群众翘首以盼的轨道交通21号线开通运行。

东北部“一环九射”路网提档升级,新建“四好农村路”374公里,改造危桥106座。承上启下、贯通东西,外引内联。

这十年,民生福祉不断增加。202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5亿元,增长4.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9.1%。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662元,比2012年增加21747元,增长128.56%;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258元,比2012年增加13571元,增长126.99%。

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例保持在80%以上,累计投入423亿元。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标准实现“五连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创建市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106所,高考升学万人比雄居全省首位。建成农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347家。连续11年荣获省级平安区称号。

这十年,蓝天碧水成为新常态。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长江大保护15项专项整治强力推进。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126家。退渔还湖4031亩,“一江三河”检测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柴泊湖、鄢家湖综合整治等重大生态环保项目16个。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大清零”等专项整治。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街镇全覆盖。建成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绿色乡村 23个。“绿满新洲”造林绿化31837亩,将军山森林公园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2个县级、7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率先在武汉市发布首个街镇级绿色GEP并纳入街镇考核,率先在武汉都市圈实现跨市河流上下游流域补偿。成功获批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县)。“绿水青山”成为新洲最大的财富。

三城崛起提升武汉都市圈能级

新洲区应势而谋,提出大力拓展城市空间,来匹配一系列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布局。

“三大新城”全面对标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标准,正成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的重要支撑。“三大新城”在宜居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湿地城市建设等方面争创示范,加快补齐产业生态和民生服务短板,集聚高品质教育、医疗、商业、文体资源,着力推动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问津新城:千年古城全新蝶变

“这座新客运站真气派。”“十一”国庆,红旗招展,返乡的新洲籍大学生小李从21号轻轨终点站出发,半小时后抵达位于问津新城核心区域的邾城新客运站。这座总面积达20677㎡的新客运站,按照大型一级车站的标准建造,集智能化、现代化、综合性功能于一体。远远望去,宏大建筑犹如一只凤凰,展翅欲飞。

问津新城,位于新洲城关——邾城南部,是全区1500平方公里版图中心,附近有以“孔子使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问津书院。邾城发展重心南移,问津新城应运而生,这里建成“六纵三横”立体交通路网,建起城市规划馆、天有云教育小镇,高端商住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7平方公里核心区格局基本成型。

问津新城按“一心、两轴、五区”的空间结构,打造城市新地标、新洲新中心,构建现代化宜居宜业生态新城。“一心”是问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两轴”是齐安大道发展轴、问津大道发展轴;“五区”是中部新城核心区、东部制造产业区、西部健康产业区、西部举水休闲综合片区、南部曲背湖生态旅游区。

航天新城:“中国星谷”筑路苍穹

9月25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由位于新洲双柳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生产推出,这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第18次飞行,也是该型火箭2022年第4次执行发射任务。

崭新宽阔的星谷大道,沿着长江箭一样向东奔去。大道两旁,一座座现代化的园区厂房不断崛起。短短4年,从一片菜地起步,位于新洲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成为“中国星谷”。这里已初步形成8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先后完成了路网环线、航天公园、产业港公园等项目建设,新城格局初现;火箭、卫星、磁电三大产业园建成投产。

航天新城主动对接武汉市“965”产业体系,紧扣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桥梁钢构、仓储物流、现代服务等产业定位,带动上下游项目集聚,推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阳逻新城:借势黄金水道腾飞

在国家视野中,长江中游的武汉,因地理位置、经济总量和港口条件,成为当之无愧的区域中心。

“装运皆散货、往来无大船。”直到上世纪中后期,阳逻仍被称为“乡港”。2011年,杨泗港停用,数十万标箱的集装箱货运整体移至阳逻港,这里真正成为整个湖北的水运核心。

如今,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万标箱,稳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港口物流、钢材深加工、重工机械装备、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正加速向此聚集。其中包括以中远海运为代表的港口物流项目,以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经济项目、华中国际产业园为代表的50多个工业项目。

“阳逻之心”蓝玉项链生态带总长约4.7公里,利用南北20米的高差,连通倒水河、陶家大湖、七架山水库三大水系,融入了多个先进城市建设理念,树立了港城联动,宜居宜业,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标杆。

乡村振兴书写美丽新洲样本

乡村振兴“答卷”如何书写?近年来,新洲区以顶层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产业提质为切口,以乡村治理为保障,不断聚合农村发展动能。

农业产业挺起“脊梁”

“嘿嘿,兜里都装不下了。”今年春节,新洲区三店街宋寨村“宋桃”基地召开分红大会。100多位村民排队领取现金。

该村独辟蹊径,赏桃花,卖桃果、收桃胶的特色全产业链条熠熠生辉。通过流转村里的土地发展“宋桃”种植及桃胶等系列产业,基地年营收3000多万元。村集体入股该基地,附近村民在该基地就业,到年底给村里分红,给村民发工资,引发轰动效应。

宋寨村的盛况是新洲区农业向高品质、高标准、高附加值转变,挺直全产业链“脊梁”的一个缩影。

新洲先后出台《推进现代都市精致农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打造十大精致农业产业链。累计流转土地42.68万亩。全省最大猕猴桃连栋大棚设施基地落户涨渡湖。

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中粮等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打造龙头企业45家、示范合作社52家、家庭农场135家,引导武汉紫薇、我家的地、湖北东方神农等省级龙头企业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近1.7万户。

美丽乡村提升颜值

“臭气熏天,都不敢开窗户。”辛冲街顾畈村,过去,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直排,最低处的木家荡成了下水道,被称为“辛冲龙须沟”。

如今,走在村头。碧波荡漾,和风拂柳,主干渠两岸绿草如茵,鲜花绽放,清洁的碎石路上,孩子们赤脚玩耍。

新洲区将环境整治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将反映最强烈的农村污水治理作为整治的核心痛点。对农村污水处理和环境整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黑臭淤泥被深挖疏浚,断头渠被打通,垃圾运到了转运站。

全域推进“擦亮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完成700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敞口垃圾池整治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100%,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突出示范片带规划和建设,打造8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4个、市级美丽乡村68个。全省唯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落户新洲仓埠。旧街被评为“荆楚最美村镇”,辛冲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凤凰成功创建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

眼下,在新洲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的特色产业里,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间,在逐年增收致富的村民百姓中,逐笔绘就。

数说

宜居乐业新洲

首次跨入“千亿城区”行列。2021年,新洲区GDP突破千亿元,达到1003.65亿元,较2012年增加1.45倍,年均增长4.22%;人均GDP达到11.22万元,较2012年增加1.49倍,年均增长10.67%

产业跨越升级成势见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总量不断增加,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5家,较2012年的167家增加了148家,数量年均增长7.3%

2021年,新洲区规模以上工业营收650.63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315.4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6.55亿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12.2%

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80万标箱,稳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的核心区。电商物流蓬勃发展,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建筑业支柱作用凸显,新七、新八、新十稳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建筑企业跻身湖北民营企业百强

立体交通大发展大跨越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完善,累计投入资金183.74亿元。“八纵八横”,公路通车总里程3792.1公里,“铁水公空轨”立体交通独特优势日益凸显

东北部“一环九射”路网提档升级,新建“四好农村路”374公里,改造危桥106座,内循环毛细血管全线贯通

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例保持在80%以上,累计投入423亿元。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标准“五连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创建市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106所,高考升学万人比雄居全省首位。建成各类公共文体活动场所3122个。连续十年荣获省级平安区称号

建档立卡的88个贫困村、21833人全部脱贫出列。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中粮等45个龙头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建成示范合作社52家、家庭农场135家

全域推进“擦亮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完成700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100%,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4个、市级美丽乡村68个

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率先在武汉市发布首个街镇级绿色GEP并纳入街镇考核。成功获批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县)

策划:武汉市新洲区委宣传部

图片:吴毅 叶东辉

资料提供:新洲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