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狲“狲思邈” 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
被卡示意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见习记者 舒隆焕
昨日上午,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发布消息,网红兔狲“狲思邈”,在进食时因鸡肉卡喉,不幸窒息死亡,终年7岁半。
公开资料显示,兔狲是食肉目猫科兔狲属的唯一一种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体形粗短,似家猫,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性喜夜行,多在黄昏开始活动和猎食。
据悉,西宁野生动物园兔狲人工繁育工作刚起步,有了一些成果,随着这只雄性兔狲的意外死亡,兔狲人工繁育工作将陷入窘迫的境地。
“狲思邈”生前已繁育出一只小兔狲
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介绍,2015年,一市民从野外捡了一雌一雄两只小猫,带回家里养了一段时间,发现它们性情太野,不像普通猫,便联系了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专家认定,两只小猫其实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兔狲,经人工育幼长大后,它们一直生活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其中一只雄性兔狲被命名为“狲思邈”。动物园通过开发T恤衫、鼠标垫等相关文创产品,以及通过微博等网络设置“狲爷在此”超级话题,阅读量达到9000万人次,“狲思邈”因此成为该园的网红动物。
2019年又有市民救护了一只雌性兔狲,是市民在菜市场买的,养了一段时间也发现不像猫,就联系了森林公安,最终被移交至西宁野生动物园。这只雌性兔狲被命名为“狲尚香”。
2021年,兔狲“狲尚香”与“狲思邈”繁育出一只雌性小兔狲,名为“狲大娘”,为国内第一只人工繁育成活的兔狲,填补了国内空白。
齐新章表示,兔狲人工繁育本身就很难,这几年终于起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兔狲“狲思邈”的意外死亡,让兔狲人工繁育工作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
兔狲人工繁育不能止步于此。极目新闻记者从园方了解到,目前兔狲“狲思邈”的尸体已完成了解剖,经过化验确认没有传染病危害,动物园会向主管部门打报告,申请做成动物标本,“接下来,等救护到新的雄性兔狲后,人工繁育还将继续。”齐新章说。
极目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网友为兔狲“狲思邈”的死亡表示心痛。还有网友发布近期在动物园拍摄的兔狲“狲思邈”近照,以示悼念。
齐新章说,10日中午有不少兔狲铁粉、动物保护同行给园里打电话,咨询和关心此事。
园方讣告用诙谐方式做科普
西宁野生动物园在讣告中称,兔狲“狲思邈”的一生,未曾享受过辽阔的野外高原,未曾呼吸过凛冽的自由,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让无数人知道、了解、关注、关心兔狲这一物种,并在我国兔狲人工繁育研究的道路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西宁野生动物园将对此次意外进行复盘,重新评估目前饲养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质疑园方给兔狲吃鸡骨头,致其意外死亡。对此,齐新章回应称,它吃的不是大骨头,是扯下的两块软骨(带肉),中间连着肉,喂食全尸和带骨肉比纯肉更好,欧洲同行也认同这一点。至于北美同行推荐的猫粮和猫罐头,目前只有小兔狲会吃,成年兔狲不爱吃。
此外,还有网友认为动物园发布的讣告行文有些“不正经”。齐新章则表示,“这些动物都来过动物园,为野生动物保护作出了贡献,无论是日常饲养,还是死亡后都应给予它们相应的尊重,公众也有权利知道这只动物突然死亡时发生了什么,所以公开发了讣告。”
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动物园曾给死亡的黑豹、雪豹、高山兀鹫、繁育夭折的小兔狲等都公开发过讣告,有名字的保护动物都会通过比较正式的方式告知公众。
齐新章坦言,2018年以前,关注园里兔狲的人很少,便在微博上开设了超级话题,让它们都有名字,并不断发布它们的照片和视频,“兔狲的形象一下子丰满起来了,就有更多的公众关注和保护它们,甚至成为粉丝,知名度越高,兔狲获取的保护资源就越多。”
在齐新章看来,兔狲的形象本身就很诙谐,所以讣告行文延续了兔狲“狲思邈”生前的宣传话术和文字风格,用“不正经”的方式,做正经的科普,平淡诙谐的文字会让公众自然地代入情绪,最终目的还是让大家关注野生动物保护。
西宁野生动物园地处西宁市大南山景区,2009年4月正式开园,是青藏高原唯一的大型综合野生动物园,是一处集野生动物观赏、保护、科研、繁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挂牌十余年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野生动物园)在全省范围共救护动物400余种,1500余头(只),主要有雪豹、普氏原羚、黑颈鹤、黑鹳、藏野驴、荒漠猫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藏棕熊、兔狲、狼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