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祁琳 王建军
9月9日上午,金庸展内地首站在湖北省图书馆揭幕。手稿、邮票、小说改编的电影海报……置身展厅内,观众们“徜徉”上百件展品,“沉浸”体验金庸武侠世界。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湖北举办金庸展恰逢其时、恰得其所。”湖北文理学院副教授郑安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金庸与湖北,特别是襄阳有着特殊的缘分。
缅怀金庸,就是重温先生留给我们的“崇高”。小说中体现的侠义精神、家国情怀,涵养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
缅怀金庸 就是重温侠义精神
一次偶然的机会,还在读高中的郑安云从同学手中拿到时下炙手可热的金庸小说,一口气便读完整本书,武侠梦的种子也悄悄在心中埋下。
上大学时,他将金庸的15部小说通读了一遍。“先生带给我的影响是绵长的,我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将侠义精神传递下去。”
凭借着兴趣与扎实的文学素养,毕业后成为大学老师的郑安云创新开设金庸小说研究课程。这门课吸引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想选上课几乎全靠“抢”。
“好故事的内核是侠义精神,这种精神是极具感染力的。”通过对金庸生平故事的回溯、对时代脉络的梳理、对人物精神的阐释,学生们也逐渐“迷”上了金庸。
“希望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增强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他说。
同心同行 涵养“家国一体”的情怀
“小说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与精神,侠义精神的底色是家国情怀。”郑安云说,金庸小说的内容和人物,无一不放置于真实的大历史背景之中。
“注入了家国情怀的‘侠者’,才是他眼中的‘侠之大者’。”郑安云介绍,先生笔下这类典型代表便是义守襄阳、以身殉城的郭靖。
现实生活中,金庸的家国情怀更为浓郁、鲜活。
“先生的一生与香港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郑安云说,金庸生前十分支持香港回归,保持与内地密切联系,维护香港稳定繁荣。他曾在公开场合表态,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亲眼看到祖国的和平统一。
恰逢其时 首站选择湖北意义大
“金庸展内地首站选择湖北恰逢其时、意义重大。”郑安云认为,此举不仅可以表达对金庸本人的崇敬之情,也是对金庸笔下家国情怀的追忆与传承。
展厅内,陈列着由金庸小说改编而成的多部电影剧照、电影资料册,不少观众争相拍照打卡。
“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的小说。”郑安云认为,金庸的小说风靡内地,就像“文化黏合剂”一样,在无形之中扩大了两地青年间的交流互通。
金庸与湖北的情缘颇深,在他创作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经典作品中,多次提及荆州、襄阳、武当山等地。其中,更是260多次提到襄阳。金庸给予襄阳极高评价:“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
郑安云认为,金庸先生赋予这座古城新的内涵与文化自信,书写了香港与湖北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