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记者余瑾毅、通讯员薛源)1岁男童哭吵不安,呕吐3天,被确诊为肠套叠。转至武汉儿童医院后,既没手术,也没使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而是利用水压灌肠复位,成功为患儿“解套”,孩子免于手术和“吃射线”。9月13日宝宝出院,家长感激不已。
新洲男童慕慕(化名)刚1岁2个月,平时能吃能睡身体棒。9月7日,慕慕哭闹不安,不愿吃奶,喝水都吐,只想昏睡,肚子眼见得鼓胀起来。当地医院检查后认为慕慕是肠套叠,建议赶紧转往武汉儿童医院手术。
该院普外科一病区主治医师李欢回忆,慕慕送到病区时,精神萎靡,哭声微弱,肚子鼓胀得像个小皮球。此时,肠套叠时间已超过72小时,还伴有肠梗阻,若不及时将套叠肠管解套,会导致肠道缺血坏死。
孩子年龄较小,贸然手术治疗对其损伤较大,李欢建议先尝试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用水的压力帮肠道复位。若水压灌肠复位不能成功,及时手术复位是减少肠管损伤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第一次注水后,套叠的肠管出现了回退的迹象,通过反复放水,冲水复位,2个小时后,套叠包块慢慢回退,直到最后消失,肠套叠终于解除。
“当晚,孩子精神就变好了,哭声也大了,愿意吃奶了。”奶奶说,原以为孩子要开刀做手术,她急得直哭,特别感谢医生,让孩子躲过了一刀。
李欢解释,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像单筒望远镜收起来一样,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急性肠套叠常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目前,婴幼儿发生肠套叠的病因还不很明确,有可能因饮食改变,如1岁以内增加辅食后,引发肠道功能紊乱,有可能因肠内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是因肠痉挛、自主神经失调,引起肠道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者引起肠道逆方向的蠕动。拖延治疗的时间太久,患儿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肠管坏死,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该院普外科一病区主任医师卞红强介绍,一般来说,在X线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是小儿肠套叠常用复位方法。但是该方法必须在X射线下进行,患儿不容易配合,需家属辅助帮忙,还有一定量辐射,大人孩子都要吃射线。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这种方式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优势更加明显。尤其对于反复肠套叠的患儿,重复进行也不会对孩子身体有所损伤。目前,该科已经为1300余例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