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消防救援队员搭起简易桥梁转移群众 四川森林消防供图
扫码看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刘毅
9月5日中午,四川甘孜州泸定县气温19.5℃,风力不大。过去24小时,这里普降小雨,局地中雨。12时52分,地动山摇间,一场6.8级强震来袭。
在未知的危险面前,武警、特警、消防救援人员,与时间赛跑,前赴后继挺进震区,他们用溜绳索横渡激流,现场伐木搭起救命桥,转移群众、转运重伤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写下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87年后,一场“飞夺泸定桥”般的救援刷屏,网友盛赞:不同的时代,一群新的勇士挺身而出。
地震袭击古镇
磨西镇,位于震中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脚下,是海螺沟景区游客的主要集散地。因为疫情影响,这里的众多酒店近期都暂停营业。
张曦是大西映画酒店的工作人员。5日地震发生时,他正在酒店5楼顶层种花,整个人被震得无法站立。“当时脑袋一片空白,根本来不及跑,我只能趴在楼顶水泥地上听天由命。”张曦说,他经历过多次地震,但这次不像以往,几乎没有“小震”铺垫,一上来就是剧烈震动。
震动持续了约1分钟,张曦明显感觉到楼顶垮塌下沉,好在没有一塌到底,自己也只是膝盖受了轻伤。后来他想下楼查看情况,发现3楼楼梯被完全堵死,只能翻窗下楼,“很不幸,我们有1名员工遇难了,包括我在内有3人受轻伤。”张曦说,地震时有一个女员工躲到了办公桌下方,最终被救援人员救出,目前身体已无大碍。
通信一度失联
震后数个小时,磨西镇一度与外界失联。“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电话中一遍遍重复的提示语,让魏云有些焦躁。
魏云在海螺沟景区附近拥有5家民宿,其中1家在磨西镇,另4家在海螺沟景区内。魏云说,5日上午他从磨西镇去了县里,震后曾第一时间给磨西镇的店面打电话,当时五六个店员都报了平安,可海螺沟景区几个店面却一直没能联系上。直到5日14时许,他再次尝试联系磨西镇那家店,发现通讯中断了,“因为疫情原因,这段时间基本没人住店,希望我的员工能平安。”
和魏云一样焦急的,还有被封控在成都家中的桑吉多杰。他的老家在甘孜州泸定县德威镇上奎武村,距震中磨西镇仅一条海螺沟隧道的距离。他爸在家种地,妈妈在磨西镇帮亲戚打工。震后桑吉多杰给父母打电话,一直联系不上,亲戚的电话偶尔能接通,也只是听得断断续续。目前,他知道父亲没事。
通电有信号了
外面的人担心着磨西镇的安危,里面的人也一直尝试向外界报平安。
5日18时许,在磨西镇临时安置点,汪成惊喜地发现,铺天盖地的短信和网络消息,如潮水般涌入手机。通信恢复了!汪成第一时间拨通了家人的电话。
汪成在磨西镇开了一家餐馆,地震时他正在店内忙碌,剧烈的震动让他来回被摔在地上好几次。他和妻儿跌跌撞撞跑到屋外空旷地带,在确保安全后,他就想给亲友报平安,却发现手机完全没信号,镇上其他人也一样,无法用手机打电话。“但我们都相信,通信肯定会很快恢复的。”汪成说,在临时安置点,他看到了许多救援人员,包括通信抢修人员。
5日18时20分,磨西镇临时安置点亮起了震后第一盏灯。汪成和其他避难的人围坐在一起,面前的小桌子上,摆满了正在充电的手机,“在这么艰难的时刻,有光、有电,就有了安全感。”汪成说,这种安全感来自于默默付出的救援人员。
据了解,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紧急调集抢险队伍1000余人、200余辆车,携带大量应急抢险装备,赶赴泸定县磨西镇开展电力应急抢险工作。截至5日19时,四川电网已恢复2座35千伏变电站、1条500千伏线路、2条110千伏线路、15条10千伏线路,恢复了11938个用户用电。
另据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消息,经过18小时紧急抢修,磨西镇的通信6日上午初步恢复。大型无人机为磨西镇及泸定县湾东村堰塞湖区域7755用户,提供持续通信服务。
临时搭建生命桥
截至5日23时40分,在距离磨西镇5公里左右的青岗坪村等多个村组,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前指及特勤大队救援人员,在一条湍急的河流上架起了简易桥梁,前后转移了重伤员24人。“那是一条水流特别急的河,上面的村子都能听到水声。”参与救援的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宣传处处长陈纬奇表示。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条湍急的河流系大渡河支流燕子沟河,当年红军就在大渡河取得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
雅江大队大队长张国胜说:“我们跑了五六公里路,没有携带足够针对水域救援的装备,没想到会遇到河流。”虽然河上有管道和绳索,但要过河也非易事。为了先给河对岸的伤员进行救治,救援人员只能一边用手抓着绳索,一边踩着管道挪动过河,“那绳子特别细,相当危险,越到河中间越危险。”
为了转移伤员,消防人员砍了树,临时搭起一座木桥。“木头特别细,桥很不稳,人站不住,而且一次不能上去太多人,只能一前一后挪。”张国胜说,于是消防人员将担架的绳子挂在脖子和肩膀上,一手提着担架,一手扶着绳索,用脚试着往前挪,一步步将受伤群众运送过来,“大家都不敢往下看。”
记者另悉,甘孜特警队员5日行至磨西镇与青岗坪交会处时,也被湍急的流水拦住去路。他们用身体和绳索搭建桥梁,徒手爬绳前往对岸,先后成功转移被困群众数百人。
燕子沟不会忘记
对于李胜来说,那座消防人员临时搭建的简易桥,就是他们村的救命桥。
李胜是磨西镇青岗坪村村民,村里有位老人被埋,大伙大概用半小时将老人救了出来。因为路都断了,老人先被抬到了村委会。等消防人员赶到,老人才被抬出村,送到医院抢救。
要出村,燕子沟河是必须跨过的一道障碍。因连续下雨,加之河上的桥梁垮塌,消防人员无法到达,只能通过用树木搭简易桥的方式进入。
湍急的河水从山上奔涌而下,河水撞击着岩石,激起浪花。借着河床上的巨石,消防人员用几根粗大的树干拼成桥面,再一前一后将担架抬在肩上,从木桥上通过。从下午到深夜,通过木桥,将伤员一一送到安全的地方,随后转运到医院。
或许是知道身上承载着太多的期待,从5日到6日,这座桥一直挺立在燕子沟河上。
“绕道太远了,只能做简易桥。”李胜说,虽然村民家里遭了灾,村里还断水断电,但大家都不忘感谢消防人员。不少人用从家里抢出来的土豆和腊肉,做了午饭给消防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