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武警湖北总队因公牺牲军人女儿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

极目新闻 2022-09-04 18:18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谢定安 杨垒

“小悦,从你接过通知书的这一刻,就意味着你即将穿上军装,即将成为一名军校生,希望你能认真学习,早日学成归来……”9月3日,武警湖北总队政治工作部主任刘刚,通过视频,向家住武汉市江岸区的黄子悦送上祝福。

总队政治工作部领导通过视频向黄子悦送上祝福

黄子悦的父亲叫黄保红,生前系武警湖北总队原政治部组织处干事,于2015年2月26日因公牺牲。当时,子悦才刚刚10岁。“父亲的血脉永远是鲜红的,父亲的旗帜也永远屹立在我心中,参军入伍更是我坚定不移追随的梦想”。从小就听父亲讲述军旅故事的黄子悦来说,对当年的一幕幕记忆犹新,对军营充满着无限的期待和梦想。

9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黄保红生前所在部队负责烈士优抚工作的组织干事,来到黄子悦家中,为其送上录取通知书,并一同探访她考入军校的故事。

总队负责烈士优抚工作的组织干事为黄子悦送录取通知书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女承父业”。接过手中录取通知书的黄子悦,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孩子,从她柔软的眼神里看到了坚毅,也看到了充满的泪水。她动情说道:“这份录取通知书,不仅是圆梦,也是薪火传承,更是责任的继续”。

作为军人家庭的黄子悦来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她的骨子里就注定流淌着红色血脉:父亲是现役军人,母亲是退役军人。从小父母就对她要求十分严格,自我独立性和约束能力也是比同龄的孩子都要更好。在开放式家庭教育管理下,她很小就成了街坊邻居口中“看看人家多懂事”的模样。而父亲则因工作,时常与家人是聚少离多,但让子悦最值得开心的就是:爸爸在极少回家团聚的时候每次都是穿着军装回来,还不忘给她带上一点“部队的特产”,这让黄子悦对部队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子悦妈妈一边讲述着黄子悦小时候的故事,一边翻开手机相册,里面还保存着她小时候穿着爸爸军装的照片,或许那时候在黄子悦的心里,就已经有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在慢慢发芽。

黄子悦妈妈(右)为其讲述父亲的从军故事

在黄子悦卧室的书桌上,零零碎碎写满了很多文字,其中有一句话写到:“梦想,一定是一粒种子”。这段文字里,是黄子悦的疑惑也是答案,是对梦想的初心在哪里的疑惑,是对梦想就在这颗种子里的答案,而这份疑惑是她对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个答案是父母红色血脉的传承与她自己对人生目标的定义。

黄子悦预习大学的功课

父亲牺牲的那天,10岁的黄子悦还沉浸在春节中,而母亲也忙于家中的家务之事,由于父亲长期奋斗在工作一线,像春节这样很少团聚的情况,自打子悦出生后母女为伴也是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在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母亲一边隐瞒着女儿父亲牺牲的事实,一边引导女儿对军人职业更多的认知,让女儿能够减少父亲牺牲带来的打击,从无法接受失去父亲的悲痛到下定决心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黄子悦比以前更加懂事和勤奋,生活中与母亲相依为命,父亲母亲的从军经历成为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学习上废寝忘食,刻苦钻研。正如她在书桌上的写那句话一样:“梦想,一定是一粒种子”,她解开了疑惑也对人生目标有了更准确的定义。

黄子悦的录取通知书

据黄子悦回忆,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生离死别,作为父亲的掌上明珠,自小父亲教育过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孩子”,这句话时常会挂在她的耳边,但父亲真正陪伴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时间却屈指可数,用母亲那时候经常唠叨的一句话就是:“能不能多陪陪孩子,孩子都要长大了”。

“这份录取通知书是继承父亲精神的开始,是读懂父亲的起点,也是我圆梦的起跑线”,面对入学后的打算,黄子悦非常坚定,表示自己一定认真努力学习,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力争成为像父亲一样一样有信仰、有担当的革命军人。

黄子悦父亲黄保红生前战友(左一)一同为黄子悦送上录取通知书并合影

如今,黄子悦长大了,父亲的陪伴也永远不会再有,而黄子悦也用了7年时间,赓续着红色血脉的传承、交上了“梦想,一定是一粒种子”的考卷、兑现了父亲对她的嘱托。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