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见证团聚一刻 兄弟三人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楚天都市报 2022-08-26 08:03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陈勇 实习生 刘怡菲 通讯员 常军 舒明 孙刚

8月25日,在湖北随州警方35年不懈坚持下,万长平踏上回家的路,解开自己身世之谜。极目新闻记者全程直播见证兄弟三人的团圆时刻。

认亲现场 三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25日下午3时许,当万长平进入认亲现场,两腿突然一软,万强、万长亮赶紧揽住哥哥,万长平顺势紧紧握住弟弟们的手。

“爸妈,我回来了。”万长平忍不住哽咽流泪。74岁的大姑姑万运秀哭喊道:“孩子啊,我们找了你35年啊!你怎么才回来啊!”

兄弟三人一起回到共同的家,一起去父母的墓前,再一起到镇上的酒店招待亲朋好友用餐,三兄弟的手一路就没有松开过,就好像生怕一松开又会分离。

万强说,自从公安机关告诉他确切消息后,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很想知道哥哥生活得怎么样,很想告诉哥哥,父母没有抛弃他。

万长亮说,他并没有二哥万强那种执著。他一方面敬佩二哥的精神,另一方面对找到大哥并不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公安民警比我们更执著。父母不在了,找到大哥,又多了一个亲人,特别感谢办案民警。”他说。

目前,万强和万长亮两人都大学毕业,并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成为了律师。如今,兄弟俩在成都创业,成立自己的团队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已经小有成就。

再回故园 保留旧屋是让他好找到家

门前有条河,依稀记得和父亲下河里捕鱼捉虾。这是万长平对于家乡少有的记忆。8月25日中午,极目新闻记者见到正在酒店里休息的万长平时,黑瘦的他,言语不多。

他已经来随州几天,但还没见过自己的弟弟们。他很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养父母家里人也从不避讳这一点。“对养父母我没什么可说的。”他坦承,和养父母关系一般,但是爷爷奶奶非常疼爱他。养父母只带着他这么一个孩子,感情交流并不多。他在养父母家有个堂弟,跟他年龄差不多,两人在一起,多少给他的童年增添了一抹亮色。

初中还没毕业,万长平就外出打工。现在,他已经结婚成家,和他人合伙经营一家门窗加工店糊口。“门窗店生意还不错。”他说。

因为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万长平主动到公安机关采集了DNA,“想知道自己到底从哪里来,父母家人是什么样的”。今年8月初,得知自己家人找到后,万长平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脑海里有无数的想象,也想过见到弟弟们的场景。对于认亲后未来的规划,他表示,并没有想那么多。

当得知拐卖他的正是自己的亲小姨,万长平也是一脸的平静,淡淡地说:“没什么可恨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回到小时候生活的老房子,看着熟悉的一切,万长平说,记忆一点点在浮现,进屋右手边小房就是一张床,两个木箱子,一点都没变。

其实,这栋房子早就荒废了,之所以还在,就是想万一哪天万长平找回来还能找得到家。

晚上,在镇上的酒店吃团圆饭时,万长平说,从来没有感受过这么喜庆热闹的场面,现在回来,就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大伙那么亲切,他庆幸终于能够和家人团聚,再也不用分开。

警方披露 小姨当年2000元卖掉外甥

和万强一样没有放弃寻找的,还有随州警方。

随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窦智介绍,案件于1987年立案,历经几代公安人的努力,陆续搜集到一些信息,但都没有万长平的确切信息。自从2009年DNA技术应用到打拐中后,他们主动和家属联系,采集到万发运夫妻俩的DNA并入库。2021年11月,响应公安部“团圆行动”,随州公安采集了万强、万长亮的血样,并收集了万发运年轻时的照片以及万强兄弟俩的照片。

今年7月29日,万长平的DNA信息比中福建莆田市忠门镇人陈某春。得知这一消息,刑侦大队派员火速赶赴莆田调查取证,查明陈某春就是万长平。经对陈某春家庭成员详细询问,结合案件前期调查情况分析,万长平的小姨吴某平有重大作案嫌疑,吴某平就在福建莆田生活。第二天,随州市和随县两级刑侦派员赴福建,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抓获犯罪嫌疑人吴某平。

经突审,吴某平对拐卖万长平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吴某平交代,1987年5月,她回随州探亲。回莆田的当天,到环潭镇探望其姐姐,看到姐姐家很穷,心里很不舒服。临走时,吴某平将万长平带至莆田。几日后,迫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和害怕计划生育罚款等原因,吴某平通过中间介绍人物色到莆田市忠门镇的一户没有生育能力的人家,将万长平送给了该户人家当儿子,并收取了对方2000元钱。

目前,吴某平已被采取拘留强制措施。警方透露,该案是随州公安侦破的跨越时间最长的一起拐卖儿童案件。

■ 记者手记

寻亲背后的那份坚持

20多年,从懂事起就在寻找从未谋面的哥哥的意念下生活,万强将自己的大部分青春用在了奋发图强和寻亲上,他的精神让人感佩。

万强跟极目新闻记者提到,父母都是残疾人,靠父亲做点篾匠活维持生计。他小时候是奶奶带,奶奶去世后跟着大伯生活,弟弟则从小跟着大姑生活。是父亲这一方亲人的支持,让他们学有所成。如今,自己的发奋终有所成,家人的执着终促团圆,警方的努力终让犯罪者落入法网。

万强说,他是幸运的,他亲眼看到“宝贝回家”网站寻亲成功的案例从当初的每年100多例到现在的400多例。从当初羡慕别人,到现在自己成为其中的“幸运儿”。

现在,越来越多一度与亲人失联的家庭是幸运的。我国失踪人口找寻从最初利用报案、登报、电视寻亲等手段,到后来依靠网络技术和DNA对比,再到如今借助信息流推送、AI人脸识别寻人。寻亲手段不断升级,寻人效率不断提高。这是科技的温暖力量。

愿温暖的故事越来越多,更愿科技的进步和法律的威严进一步压缩违法者的空间,从此人间尽是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