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刘阳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天气太热,蚊子也变少了?近日,“今年蚊子好像少了”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榜第一位。有网友称,往年夏天必备的蚊帐、电蚊香等“续命”装备,今年都没派上用场。
今夏蚊子真的变少了么?原因是什么?连日来,这些问题持续引发热议。
有网友分析,连续的高温天气,可能让蚊子“热死了”。还有一些住在北方城市的网友,则表示因为蚊子增多“很受伤”,甚至提出“南方蚊子迁徙到北方避暑”的猜想。
对此,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市民、驱蚊产品厂家和相关专家。
高温天里也有惊喜
过去一段时间,成都、重庆、武汉、西安、杭州等多个城市,一度“热上了热搜”。如何有效避暑降温,也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大众最关心的话题。
连日来,众多居住在南方城市的网友,在与高温“斗智斗勇”之余,意外发现高温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蚊子少了。
在微博平台,“今年蚊子好像少了”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榜第一位。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有网友表示:“怪不得呢!去年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耳边都是蚊子‘嗡嗡’的声音,今年没有这种情况了。”还有网友说:“夏初买的防蚊用品,一次也没用上。”
不少网友认为,连续的高温天气,让很多蚊子“热死了”,是导致蚊子减少的最重要原因。
网友“鑫哥森弟”说:“最热的时候确实没有蚊子。我们村里老人的说法是:‘蚊子知道那个时候农民忙着夏收,很辛苦,所以不出来咬人。’其实就是天气太热,蚊子也受不了。”还有网友评论,蚊子减少是今夏高温唯一的收获。
“印象中,今年夏天至今,我只被蚊子咬过一回。”昨日,武汉的刘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为了防暑降温和防止蚊虫叮咬,多年来他都有随身携带风油精的习惯。大概半个月前,他在办公室被蚊子咬了一个包,“那次是我今年头一回用风油精止痒。”
武汉的董女士介绍,往年夏天,她总能体会到被蚊子“支配”的恐惧。有时候她提前好几个小时,关好门窗,用灭蚊药灭蚊,但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有蚊子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飞进房中,将她咬醒,为此她经常休息得不好。对她来说,蚊帐是她“续命”的最好防蚊工具。“今年确实感觉蚊子少了好多,家里的蚊帐都还没有支起来。”董女士说。
对于成都的周先生来说,过去两周的高温天气,让他备受煎熬。可自认为是“招蚊体质”的他,今年没怎么被蚊子叮咬,让他少了一些烦恼。他说,往年夏天,他总是被蚊子重点“照顾”,但今年这种情况好转了不少,特别是气温最高的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到蚊子少了。“以前楼栋大厅的灭蚊灯里,总是可以看到好多蚊子,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他说。
南方蚊子密度大降
今夏蚊子真的变少了吗?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组监测数据,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每年4月到11月,杭州市疾控中心都会监测蚊子密度。据该中心传染病防治所金彬彬医师研究,从监测数据看,今年7月的蚊子密度大幅低于6月。以诱蚊灯法监测为例,6月的密度为4.72只/灯·夜,7月的密度为3.82只/灯·夜,下降了约30%。与去年同期相比,蚊子密度整体下降了30%-40%。
金彬彬介绍,蚊子跟人一样,也怕热怕冷。它们最适合的温度是25℃-30℃,超过35℃活动能力就会大大减弱,到了40℃基本就难以存活。此外,湿度对蚊子的影响也很大。它们最适合的相对湿度为60%-80%,低于40%其活力就会很差。
与杭州一样,今夏厦门的蚊子数量也有所减少。
“积水是蚊子的主要滋生地,蚊子的数量与积水坑数量息息相关。”8月23日,厦门市佳乐居白蚁防治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红光告诉记者。7月以来,厦门迎来连续高温天气,地面积水坑大大减少。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市7月的积水坑数量,比4月-6月减少了60%左右。如此一来,蚊子失去了很多产卵和生长的温床,其数量自然也就减少了。
王红光介绍,他们在厦门市多个小区放置了监测器具。根据监测数据,7月当地蚊子密度大约下降了30%。
驱蚊产品销量下滑
谈到“高温导致蚊子减少”的话题时,不少北方网友却表示“很受伤”。
有网友说,一些北方城市气温本来相对较低,但受高温天气影响,当地气候环境可能为蚊子滋生提供了条件。甚至还有网友猜测:是不是南方的蚊子为了避暑,集体迁徙到北方了?
23日晚,长春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往年他们家很少出现蚊子。近段时间,长春最高气温24℃左右。可能是因为气温升高的缘故,最近夜里他总能听到蚊子的“嗡嗡”声。“以前我家不怎么用得上花露水,但为了驱蚊,前几天我不得不去超市买了一瓶。”刘先生说。
北京的刘先生则表示,近期北京降温了,蚊子也几乎看不到了。但之前的高温天里,蚊子则比往年多一些。
蚊子数量的变化,是否会对驱蚊产品的销量带来影响?
23日,重庆一家蚊香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夏天,重庆的雨水特别多,蚊子滋生得也特别快。今年因为高温的关系,蚊子数量明显减少。以往的夏天,该厂每个月销售蚊香2万多箱(700多万片)。
“我们的蚊香主要销往一些南方城市,今年夏天月均销量减少了5%左右。”该负责人说。虽然短期销量略有下滑,但总体来看,市场对驱蚊产品的需求不会大幅降低。进入9月之后,随着气温降低,南方地区可能会迎来蚊子的“反扑”。
蚊子不会长途迁徙
连续高温天气,对蚊子来说是不是“致命打击”?南方的蚊子真的会集体迁徙到北方避暑吗?
昨日,武汉市园林科研院高级工程师董立坤告诉记者,蚊子的发育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卵、幼虫、蛹、成虫。前三个阶段必须在有水源的地方完成,成虫后则不再受水源限制。
董立坤认为,今夏南方多个省市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导致室外的水坑和小范围积水大大减少,蚊子的繁衍生长环境受到压缩。同时,蚊子对水温十分敏感,即使有的小范围积水并未完全蒸发,但当水温超过35℃时,蚊卵、幼虫、蛹就会停止发育,甚至死亡,使得蚊子的数量大幅减少。
对于“南方蚊子迁徙到北方避暑”的说法,董立坤表示“不成立”。他介绍,蚊子的寿命很短,如果没有吸食到足够的血液,仅一周左右就会死亡;即使是“喝饱了”,它们也只能存活2到3个月。蚊子没有迁徙的习性,它们的寿命也不可能支持它们进行长途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