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视界|720°瞰箭扣长城修缮的“新”与“旧”

新华社 2022-08-20 21:33

↓点进去,720°全景式瞰箭扣长城

↓再点进去,多姿箭扣长城尽收眼底

时值末伏,北京市北郊山脊上

箭扣长城的两个修缮段施工正酣

位于箭扣长城西面的“西大墙”是箭扣长城第四期修缮工程所在地

按计划第四期修缮工程将于10月底完工

长城修缮依然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

尽量用老砖、循古法

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

保留长城的“旧”

这已是近年来北京市修缮长城的成熟经验

这是箭扣长城“西大墙”段(8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工程师程永茂在“西大墙”段行走。他脚下的地面按照原有结构和残状特点进行加固修复,确保行人安全,同时还保留了部分不对墙体产生威胁的植被(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工程师程永茂站在“西大墙”段157号敌台门口,眼前的台阶经修缮后恢复旧貌(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西大墙”东南方向、长约486米(141至145号敌台)

的墙体上正在开展一场“研究性修缮”

与一般性修缮性工程不同

研究性修缮不仅要排险、加固

还要通过考古、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植物等多学科合作

研究长城本体的演变过程、病害成因、赋存环境等

这是研究性修缮段的一处设专人全天值守的考古点。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箭扣长城研究性修缮段144-141号敌台(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工人经过已完成考古发掘的144号敌台,前往一处研究性修缮工地(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自2021年起

北京市把长城保护工作的重心

由长城一般性保护工程

向研究性修缮项目转变

这是一次对长城保护修缮的新探索

通过前期考古

箭扣长城的研究性修缮

已完成145、144、143号敌台的发掘工作

目前

总长约10公里的箭扣长城已完成和正在修缮的段落达5公里

经国家文物局同意

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

于2020年9月在箭扣长城脚下挂牌成立

对全国长城保护工作起到了示范推动效果

这是研究性修缮段的几个敌台的拼版照片:左上为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142号敌台;右上为已完成考古发掘的143号敌台;左下为已完成考古发掘的144号敌台;右下为已完成考古发掘的145号敌台(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66岁的工程师程永茂(前)和工友在“西大墙”段向修缮工地行进(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这是8月16日拍摄的箭扣长城“西大墙”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工人在“西大墙”段施工(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工人在研究性修缮段一处考古点进行考古发掘工作(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一批“西大墙”段修缮所用的石料正通过索道运输(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策划:王建华

统筹:侯东涛

记者:陈晔华、陈钟昊、李京

制作:金皓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