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筹赌资,他用百万余额截图作幌子诈骗恋人、友人二百余万

极目新闻 2022-08-19 21:08

极目新闻记者 余皓

通讯员 李理 李爽

将银行卡挂失,然后截取转账失败的图片声称自己银行卡被冻结,编造各种理由向熟人借款,短短8个月诈骗金额达200余万元。8月19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经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夷陵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万某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为了筹措赌资,无业小伙盯上好友

2020年10月,因诈骗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的万某某刑满释放。重获自由的他没有找工作,每日四处游荡,缺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不久,他迷恋上了一款网络赌博软件,每天都要在上面赌上几把“龙虎斗”,很快便掏空了家底。

2021年2月,为了筹措赌资,他将主意打了朋友的身上。为了取信朋友,让对方相信他有还款能力,他先制作了一张假的微信零钱截图,再将自己的银行卡挂失,告知友人望某某自己要借点钱“搞正事”,挣到钱后给他分红。同时,将提前准备好的70万微信零钱余额的截图发给了望某某:“我银行卡冻结了钱取不出来,不然我不会找你借钱的。”

看着这么多余额,望某某相信了万某某。2021年2月至6月,万某某多次以银行卡被冻结等理由向望某某“借”款共计40余万元。其间,望某某需要用钱时向万某某要求还款,万某某再次转给他一张银行卡流水390余万元的截图和与银行工作人员努力沟通的“聊天记录”,并向他还了几千元,再次取信于望某某。

随后,万某某意识到不能再向望某某“借钱”了。于是,他将目标转移到了另一位微信好友向某某身上。

扮演有钱人,骗取信任再次作案

2021年6月,万某某联系向某某表示想去他经营的小店找他玩。两人聊天后,万某某表示要出去打牌,离开了小店。没过多久,万某某返回小店,抱怨自己输了不少钱,并当着向某某的面向对方转账。向某某见他输了这么多钱有些心疼:“你输这么多钱不划算啊,不如你把钱借给我还房贷,到时候我连本带息一起还给你,你还能挣点。”向某某没想到万某某如此爽快,万某某当场打开自己的微信零钱,上面显示有130万余额。当着向某某的面,万某某提取了70万元到自己的银行卡里,然后声称有事先走,晚点转账给他,然而向某某第二天并没有收到万某某的转账。

资料图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接下来便是老套路,银行卡冻结需要资金对冲、需要资金解冻、需要滞纳金等才能取钱。为了安抚向某某,万某某再次发给他一张578万元的余额截图,证明自己有钱,只是取不出来,并通过微信向他写了一张本息共计160万元的借条。2021年6月至10月,向某某向万某某转账共计130余万元,扣除万某某还款30余万元,向某某实际损失达90余万元。

除了朋友,万某某还将主意打到了自己女友乔某某和网恋对象曾某某的身上,这次,他准备的依然是一张微信零钱余额超过百万的截图。他还从车行多次租用奥迪、保时捷等豪车,在二人面前扮演“有钱人”,反复强调自己有还款能力,并先后向二人借款共计70余万元。

被害人碰头后穿帮,东窗事发仍拒不还钱

2021年10月,曾某某发现了不对劲。她联系到和万某某的共同好友向某某,发现向某某也遇到了一样的情况。随后,向某某联系到了万某某的女友,曾、向、乔三人碰面,将事情说开,才短短几个月,他们三人竟先后向万某某转账共计160余万元。

报警还是摊牌?三人一番商量,将万某某叫到了向某某家中。见三人都在这里,万某某知道自己瞒不下去了。“都是假的,那个截图都是我用软件做的。钱我都拿去赌博了,输光了,没钱还给你们。”万某某拿出手机,现场操作软件,软件中,余额数量可以随意输入。三人这才知道,原来那一张张大额余额截图都是做出来的。

见万某某一副“我就是没钱还你们”的模样,三人最终决定报警。2021年10月27日,万某某在自己家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然而,从侦查案件,到案件审查到最终判决,万某某始终坚称自己没有诈骗。“他们要钱的时候我也还了一点的,我没有诈骗,我还打过一张借条,我这是正常的借款。”

证据来说话,拆穿谎言认定诈骗

再三释法说理之下,万某某始终认为自己是借款而非诈骗,拒不认罪认罚。那么,究竟是民事借贷,还是刑事诈骗?检察机关细致办理,当庭予以辩驳。

对于万某某坚称的自己没有撒谎,微信余额的确有几百万元的情况,公安机关前往深圳市腾讯公司调取其交易明细,发现其微信零钱最高时为5.7万元,微信零钱通最高时为11万元,从未出现过百万元的记录。而他所述从未挂失过银行卡,经查其银行卡在2021年4月至10月期间,先后通过手机银行挂失次数多达18次,均在几天后再次通过手机银行撤销,而手机银行挂失和撤销银行卡的必须步骤之一便是活体人脸识别,且其在向某某家中对峙时,曾亲口承认过自己操作手机进行银行卡冻结。

至于那张160万元的借条,承办检察官认为,区分民事借贷还是刑事诈骗需要多角度综合判断,其根本区别是被告人有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否有借条并不是区分二者的根本性条件。所谓出具借条的行为,实为麻痹被害人,让对方更相信自己。被告人万某某在事前名下无房产、车产,无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即没有还款能力。对于被害人多次催促还款时,仅偿还小额资金,对大额部分多次推脱,甚至以各种理由进一步进行诈骗,无积极主动归还的行为。同时,其拿到钱后全部用于网络赌博,导致被害人所借款项无法收回,综合判断万某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经审查,检察机关认为万某某自行挂失银行卡,谎称被司法机关冻结,需要对冲流水解冻、缴纳罚金、违约金等事实,通过软件制作虚假余额截图和聊天记录,虚构自己的还款能力,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诈骗金额共计200余万元,全部用于网络赌博和个人消费。符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2年2月23日,夷陵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万某某涉嫌诈骗罪向区法院提起公诉。近日,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检察官提醒:不要轻信余额截图

在万某某以银行卡冻结等理由反复推脱还款时,被害人未必就没有发现端倪。

“他们更多的是在考虑自己的投入成本,都想给钱他尽快解冻银行卡,不然自己之前给的钱都拿不回来,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地把钱借给他。”承办检察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被害人向某某在证言中表示,也曾怀疑过万某某是否在骗他,案发前甚至和妻子前往过派出所。但因担心万某某被抓后,自己的钱就更拿不回来了,与其把他抓进去后自己血本无归,不如让他在外面想办法挣钱还给自己,挽回损失,最终没有选择进一步报警。

检察官提醒,遇到QQ、微信借钱时,一定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多次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信微信、支付宝等余额截图。确认是熟人的,也最好了解其生活工作情况,有无偿还能力等,谨记解冻银行卡不需要花钱,擦亮双眼,莫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