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是我家丨贵州贵阳:钢厂搬迁 还爽爽林城一片蓝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8-15 17:03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贵阳在全国较早着手治理大气污染,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在酸雨治理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举摘掉了酸雨城市的帽子。但是贵阳并没有止步于此,又把目光投向了城市里的“污染大户”,一批钢铁、水泥、化工等企业陆续完成了外迁,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就是贵阳钢厂。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贵阳钢厂职工,去看看钢厂的蜕变和贵阳生态环境的新貌。

我叫戴宾,今年45岁,是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线的工长。1995年我进入钢厂的轧钢车间工作,当时的贵钢距离贵阳市中心只有3公里,当地的居民曾经无奈地把钢厂污染称作“黄龙”,因为厂里的大烟囱时不时就会冒出黄色、红色的烟雾,遮盖住了天空。

2004年,贵阳市开始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当时计划要把十多家水泥厂、化工厂、电池厂等污染大户搬离市区。2013年底,老厂真的开始搬迁了,搬迁到了离市区50公里的修文县扎佐镇。一座58年历史的老钢厂就迅速完成了凤凰涅槃。这真的是一个属于新时代的钢铁厂,所有生产工序,都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措施。

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线工长 戴宾:现在我带你们去参观一下我们的新厂区,现在的厂房宽敞明亮,588米的纵深基本上看不到粉尘,因为我们加热炉的燃料从煤气改成了天然气,在整个的轧钢环节,又加了一些除尘设备。

在厂房外300米处,是我们整个钢厂的炼钢除尘系统。它的废气处理能力比以前老厂区的老系统增加了一倍多。巨大的管网把冶炼及加料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全部收集,达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整个厂区的上空再也没了“烟囱冒黄龙”的景象。

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线工长 戴宾:现在我们厂内运输已经做到了清洁无污染,以前的燃油车换成了现在的有轨电动平车,别看它个头小,它载重能力可以达到100吨。

平时不上班的时候,我还是喜欢住在以前的老厂区旁边。以前环境脏乱的茅草屋和旧厂房,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商业中心人来人往,还打造出了130亩的市级示范性山体公园。2021年,贵阳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连续五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四。“归还爽爽的贵阳一片蓝天”,在这座城市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贵州台 张贝妮 沈靳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