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伴随上百年的高强度开采,在城市的中心区形成了巨大的露天矿坑。长期以来,矿坑内采煤废弃物自燃产生的粉尘和废气不时笼罩在城市上空。而现在,随着对矿坑的治理和复绿,城市伤疤变成了天然氧吧和城市绿肺,抚顺市的空气质量也为之一变。
总台记者 齐莉莉:绿树成荫,花海摇曳,看到眼前这番景象,大家是不是觉得我是在一个生态公园里呢?其实这里是辽宁抚顺城区中,一个采煤形成的巨大矿坑。就是在煤矸石成堆的矿坑里,眼前的花草深深扎下了根。
抚顺西露天矿被称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矿坑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2公里,从坑口到最低点深达420米。除了大,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离居民区如此之近,抚顺市四个区,有三个都与西露天矿相邻。矿坑内遍布煤矸石,极易自燃,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
抚顺市民 辛振东:我们就在那边住,夏天你不敢开窗,煤烟大、灰尘大,咱们这白衬衫出去,回来就变成灰衬衫或者黑衬衫,那相当严重。
百年形成的巨大矿坑,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活。抚顺市决定进行综合改造利用,改变矿坑环境隐患突出的问题。2019年,西露天矿开始退煤闭坑。治理的第一步就是消除废渣中的易燃物质。
抚顺矿业集团公司西露天矿副矿长 肖平:根据不同的发火机理采取不同的消火方式,有的进行火根清挖,有的进行注浆,有的进行水消,只有经过消火之后,(才能)在上面进行回填覆土。目前我们回填量已经达到3亿多立方米,相当于能填满20个西湖。
在矿坑复绿过程中,曾经的挖矿人变成了种树人。3年间,抚矿集团共组织千人以上的植树活动十余次,40多个树种、100多万株树木在西露天矿筑起了坚固的绿色屏障。
总台央视记者 齐莉莉:闭坑的矿区需要修复,正在开采的矿区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在距离我们不到40米的位置是抚矿集团的东露天采煤作业区,虽然大型工程车往来不断,但你会发现,没有产生任何烟气和扬尘,这是因为东露天矿采取了绿色采煤工艺,施行了边生产,边修复。
抚顺矿业集团公司东露天矿总工程师 李念源:我们现在是资源开发和绿色矿山的建设同步进行。采矿采到界的,我们都有计划地进行覆土,进行绿化。
曾经的矿坑变成了城市绿肺,今年上半年,抚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61天,同比增加18天,细颗粒物浓度比去年下降14.9%。
抚顺市民 辛振东: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除了树就是鸟,(还有)刺猬啊狐狸啊,在过去坑里哪能看到这些动物,主要是环境改变了。
抚顺矿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李国君:我们本着我们矿山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这样的一个要求,划分了这么几个园区。这块儿叫生态恢复园区,我们下一步把中间要变成一个国家的矿山地质公园,然后再往东边,我们正在论证这个抽水蓄能的低碳生态谷,实现了我们资源型城市的一个高质量的转型和高质量的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齐莉莉 刘纵雷 辽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