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热干面
看起来像咖啡馆的面馆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力力 实习生 杨少鹏
近日,台湾省地图火了,山西刀削面、柳州螺蛳粉、东北水饺……俨然成了一份中华美食小吃图鉴。极目新闻记者发现,一家湖北风味面食馆也赫然出现在地图上,面馆老板是一位多年前嫁到台湾的宜昌姑娘。
夏日炎炎的午后,宜昌姑娘邵曼向极目新闻记者讲述了一个饱含思念、又满怀感恩的面馆故事。
带台湾朋友回武汉
他们爱上湖北美食
邵曼格外激动地对极目新闻记者说,在宜昌的外公是楚天都市报的“铁粉”,“老人家特别爱看楚天都市报,每年都订,每天都要看……”
邵曼的家乡在宜昌当阳。2008年,21岁的她嫁给了在广东工作的丈夫,次年随丈夫定居台湾。婚后她常回大陆探亲,每逢寒暑假还会带着两个孩子回湖北、广东两地。
在台湾生活多年,邵曼已经有了浓浓的“台湾腔”,偶尔冒出几句宜昌口音。她坦言,当初刚到台湾也有不适应,但台湾同胞很快接纳了她,把她视作一家人,邻里关系特别融洽。特别是每当她有大陆亲友前往台湾探亲,台湾的朋友们都为她热情接待,她心里暖暖的。
邵曼还记得第一次带台湾友人回到武汉的情景。“他们都惊呆了!原来武汉这么现代化、这么漂亮!”邵曼自豪地说,特别是湖北小吃,完全征服了台湾友人的心,“他们从早吃到晚,连宵夜也不放过……”
那次旅行,她的台湾朋友都留下了深刻记忆,回到台北都一直念叨火锅、麻辣烫、热干面、烧烤……
与人合伙开面馆
专程回湖北学艺
2016年,邵曼的二宝上幼儿园了,不需要成天围着孩子转,她突然闲了下来。于是和好朋友蔡先生合计,打算开一家面馆,蔡先生想起自己在武汉吃过的热干面。
邵曼说,台湾人特别爱吃面食,他们常吃的面叫麻酱面,与热干面很相似,却没有热干面浓郁。因为热干面让蔡先生念念不忘,所以两人决定开一家以热干面为主的面馆。
为了找到地道的热干面,两人再一次奔赴武汉。这次,他们从下飞机就开始试吃热干面,一家家吃过去,一直吃到当阳。最终,他们在当阳一家小面馆里,找到了想要的口味。邵曼回忆说,这家面馆的生意特别好,老板并不乐意收徒,但听闻是从台湾赶来的同胞学艺,当即答应,“你们从那么远来学做热干面,当然要教!”
老板亲自开车载着他们购买食材,从碾芝麻开始,把所有手艺都教给了他们。邵曼记得当时正值冬天,凌晨2时,两人坐面馆老板的车赶往市场,冻得发抖也不觉得苦。
两个月后,终于学成。面馆老板叮嘱:“一定要把家乡的热干面,带到台湾去啊!”
回台湾卖热干面
难忘家乡的味道
2016年4月,邵曼的“小伙伴湖北风味面食馆”在台北市中山区北安路开张了。
邵曼发给记者的图片中,店门右侧挂着“陆生最爱台北道地武汉热干面”。记者发现,与武汉传统的热干面店铺相比,这家店铺看起来更像一家咖啡馆。说起这个,邵曼有些哭笑不得,因为每个台湾人都有“开咖啡馆”的梦想,蔡先生也不例外。为了满足伙伴的愿望,邵曼决定把面馆装修成咖啡馆的样子,实际上卖热干面……
这家看起来像咖啡馆的热干面馆,一路跌跌撞撞,如今已是附近颇为有名的小吃店。来的全是熟客,不少大陆学生也会专程赶来吃热干面,还有来自荆门、武汉等地的老乡。
正是每天这一碗碗热干面,拉近了她与客人的距离,也时刻提醒着她,不忘家乡的味道。台湾暴发疫情期间,她的面馆遭受冲击,然而邻里之间互相帮衬,在困难时期拉了她一把。
邵曼说,她明明是一家面馆老板,附近居民却故意要订她的便当(即盒饭),要她免费送给医护人员。“他们直接转我钱,从来不提做什么菜式,只要我送到医院去……”邵曼内心明白,这些热心人慰问医护人员的同时,也想要帮助她。
如今,邵曼的面馆慢慢恢复了生机。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与团结,那些血浓于水的亲情,让她心怀感恩:“大家来台湾,记得来我这里吃碗热干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