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罢了。”
“治病是医生的天职,没什么值得夸赞的。”
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坚持每周在湖北省中医院妇产科坐门诊的,正是82岁的“全国名中医”姜惠中教授。
“不要给我送锦旗,送来了我也不挂”
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姜惠中教授仍坚持一周三次的全天门诊,诊疗室里总挤满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行医近六十载,姜惠中治愈了无数不孕不育患者。患者送来“妙手神医”“悬壶济世”等字样的锦旗,但她却一概不收。
“不要给我送锦旗,送来了我也不挂。”姜惠中什么事都好说话,唯独对挂锦旗这件事,她倔得很。
其实,“不让送”是不想让病人多花钱,“送来了也不让挂”是不想别的病人看到之后跟着送。
“饿了要吃饭,病了要找医生,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把病看好对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看到大家都健康我就高兴了,别给我送锦旗。”
对于荣誉和名利,姜惠中不追求也不在意。“我已经老了,把评奖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吧。”评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姜惠中也是百般推辞。她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治好千千万万的病人。
“我给你加号”
从医六十载,姜惠中教授对妇科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深的造诣。在妇产科经、带、胎、产、疑难杂病,尤其在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宫颈疾病、胎漏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临证经验和独特见解。
被不孕不育症所困扰的患者,冲着姜教授的好口碑从全国各地前来就诊。有来晚了没抢到号的患者、复诊的老病号、不知如何预约的外地患者,姜教授都“来者不拒”。
“挂上号了吗?”看到病人在诊疗室门口转圈圈,姜惠中总是主动搭话。
“等着我,我给你加号。”若有病人还没挂上号,姜惠中主动为其加号。不论多晚,只要还有没看完的病人,姜惠中绝不下班。
“姜教授,吃完饭再继续接诊吧!”学生们担心姜惠中身体吃不消,劝她先吃饭再继续看诊。
“没关系,病人也没吃呢,看完病再吃。”不论多晚,只要还有没看完的病人,姜惠中绝不下班。
当有病人诉说病情难掩情绪时,姜教授便化身为慈祥的“送子奶奶”,轻轻拍着病人的手背:“不要哭、不要怕,有我在这里帮你。”
“年轻人会的,她都会”
1959年,姜惠中作为西医院校的优秀人才被选送学习中医,一门心思扎入了中医的世界。从此,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将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
对于不孕症的治疗,过去多以补肾为要务,而现代女性导致不孕的原因却与古时大有不同。姜惠中教授从中西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现代女性疾病,在治疗的不同环节将中西医有机配合、互补互益,帮助无数不孕症患者重圆天伦之梦。
“‘中西医结合就得尊古而不泥古’换句话说,就是‘守正创新’。”
虽已82岁的高龄,但是不论是医学上的新知识,还是生活里的新玩意儿,姜惠中都饱有学习的热情。
“微信、qq、淘宝、导航……年轻人会的,姜老都会。”学生们眼中的姜惠中是个与时俱进的“潮老太”。
不论是电脑还是手机,姜惠中一样都不落下,比学生们用得还熟练。“我给年轻人看病,我也得跟上年轻人的节奏。”
疫情期间不能坐门诊,姜惠中自学“线上看诊平台”,建立病友微信群,确保能在线上保持和线下同步的问诊时间。
每年母亲节,湖北省中医院妇产科都会组织开展“健康生殖沙龙”,邀请不同科室的专家给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友进行科普讲座和健康普及。近两年因疫情,姜惠中教授主动提出开启“线上沙龙”,利用互联网平台传递医学信息,并为病友提供交流平台。
在网上看到有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她通过微信分享给大家,和年轻医生一同探讨。“知识是无穷尽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作为医生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解决病人的痛苦。”这是姜惠中最常对学生说的话。
(湖北日报全媒见习记者汪菁华 通讯员王方 孙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