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六方面33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其中,稳投资成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9%,保持较快增长。
两张航拍照片,显示的都是位于江西省鄱阳县昌洲乡的中洲圩。第一张,是2020年7月,中洲圩由于受洪水长时间浸泡,加上堤身土质差,抗渗能力弱,发生了长达188米的决口,导致15个行政村被淹,万余名群众紧急转移。第二张,是今年6月,鄱阳县遭遇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时,中洲圩的照片。在加高加厚的圩堤的另一侧,守护着安宁祥和的人类家园。可以说这样的结果正是来自于今年鄱阳县进行了包括中洲圩在内的大规模的圩堤修复和巩固,而如此庞大的建设量只依靠财政资金是难以支撑的,当地是怎么解决的?
8座圩堤亟需除险加固 为何“难开工”?
总长33公里的鄱阳县昌洲圩上,工程车来回穿梭,挖掘机、推土机正联合作业。这里正在对昌洲圩进行整体除险加固。完工后,防洪能力将提升到20年一遇标准。与此同时,旁边的几座圩堤也在同步进行加固之中。
鄱阳县水利局局长 吴卫国:目前8条圩堤,已经全面开工建设,汛前我们已经把险工险段全部处理完毕。按照当前的水位,我们已经安排施工单位抓紧开工,争取春节之前已经开工的圩堤的主体工程,完成60%以上,这个来之不易。
吴卫国,是鄱阳县水利局局长,从事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30多年。他告诉记者,在今年之前,这些圩堤都是“推销”不出去的建设项目,没有企业愿意往里投资。
鄱阳县水利局局长 吴卫国:水利工程(圩堤除险加固)是公益性的,没有经营性收入,所以很多银行或社会资本方对这个不感兴趣。
作为一个老水利人,吴卫国清楚地知道,鄱阳县各座圩堤的防洪情况并不乐观。虽然鄱阳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但同时也是一个“易涝易灾”的地方。江西五大支流,有两条从鄱阳境内流过,全县31个乡镇,有16个就在鄱阳湖边上。尤其是在2020年汛期期间,多轮强降雨和洪水侵袭后,鄱阳县水利设施损毁得十分严重。县里46座圩堤发生过较大险情,其中有33座圩堤漫决。
鄱阳县昌洲乡党委书记 廖先军:我们看一下这个门,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的房屋都(建)得比较高,下面一层是已经预留的洪水(来临)发生险情以后被淹的,真正他居住是在二楼以上,一楼主要是堆放一些农具,在汛期来临以后,险情来临以后,就把农具搬到二楼,确保安全。到了汛期我们年年担心,这条堤因为建设的时间比较久远,底子比较差,所以整个圩堤都是千疮百孔,对老百姓心里存在的不安全感非常强烈。
保民生安全,保汛期不发生重大险情,这是摆在吴卫国面前的最迫切任务。他走遍了鄱阳县的大大小小几十座圩堤,发现县里有8座圩堤亟需除险加固,不然很难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政府投资防洪工程资金不足,引进社会资本颜值又不够。怎么把没人想要的工程推销出去,让这个事关民生安全的项目落实落地?吴卫国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他决定尝试通过项目打包的办法引进社会资本。
鄱阳县水利局局长 吴卫国:单是纯圩堤建设这块,(对)社会资本方的投资吸引力不大,所以我们想了个办法,就是这里既有公益性的水利项目,也有有收益性的、有经营性的水利项目,让他们参与投资和管理、运管,这样他们的投资能有合适的回报。
明确了方向,吴卫国马上带着团队分别对全县竞争力比较强的经营性水利项目和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进行了一次摸底。初步计划就是将农村自来水城乡一体化、水面养殖等经营性的项目和圩堤除险加固进行打包处理。
鄱阳县水利局局长 吴卫国:它就像一块排骨一样,单一个骨头,人家不一定感兴趣,所以我们在里面要加点肉进去,加点有收益的成分在里面,这样人家既有肉也有骨头。这个比方不一定恰当,这样做到了我们项目建设搞好了,人家的企业投资有一定的回报。
一个水利工程“打包员”的新探索
从水利局局长摇身一变成为水利项目“打包员”,吴卫国的办法能不能行得通?
制订好了项目打包的初步计划后,吴卫国带着团队,找了县里的、省里的甚至是外省的企业。
鄱阳县水利局局长 吴卫国:开始的时候,有的社会投资方一听说我们这么好的项目,来的时候雄心勃勃,投多少资金都没问题,钱不是问题。但是回去以后反反复复测算,公司反反复复研究,最后我们问他,公司有没有研究好啊?他们说这样测算出来,公司还是觉得不划算,风险性很大,最后还是没有投资。
吴卫国了解到,对方打退堂鼓,一是因为鄱阳县地域面积太大,农村自来水工程投入大、运营成本高,企业觉得即使打包的话,还是划不来。更重要的是,防洪项目社会责任大,企业有压力。眼看这事儿要黄,吴卫国一方面表示政府会一起承担防洪责任,让对方减轻压力,另一方面分析研判,根据不同的投资方的要求,调换不同的项目进行打包,来增加吸引力。
鄱阳县水利局局长 吴卫国:应该讲,优化项目以后,感兴趣的社会资本方也不是很多,因为投资的额度又这么大,收益率不是很高,而且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防洪工程的建设,包括它的运维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说很多社会资本方望而却步。
“打包”的设想要走进死胡同的时候,吴卫国打听到,三峡集团在江西省九江市曾经投资过这类防洪工程。这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决定去对方的总部聊一聊。
鄱阳县水利局局长 吴卫国:去的时候我们雄心勃勃,但是到了以后看到公司负责人一洽谈,一听说他们也不是很感兴趣,我们心都凉了半截。
鄱阳县三峡一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龙志:作为中央企业,它对于投资收益率相关指标有一定的要求,当时鄱阳县的项目,可能与我们整个三峡集团投资的相关要求,还是相差甚远。
虽然这次接触不成功,但也给了吴卫国不少启发。吴卫国再次改变打包方案,从圩堤对粮食安全、民生、生态环保影响等多个角度制订新的方案,经过和各个潜在意向投资方长达1个月的沟通,鄱阳县将县城供水项目和两个乡镇的污水处理项目与圩堤除险加固项目一起打包,来增加对投资方的吸引力。
最终三峡集团长江环保有限公司竞标成功。今年1月,鄱阳县河湖岸线生态保护修复PPP项目落地开工。鄱阳县城8座圩堤全面开启除险加固,治理堤线长度达103公里。
鄱阳县水利局局长 吴卫国:通过这种项目打包的方式,解决8条圩堤建设资金16.7个亿,通过融资来解决我们建设资金不足的这种做法,这种打包模式在我们鄱阳还是第一次。
令吴卫国感到欣慰的是,有了项目的开工建设,今年6月21日,鄱阳县虽然遭遇历史最高水位洪水,但是并未出现险情。据了解,工程建设完成后,可保护耕地20.38万亩,保护人口41.7万人,保护总面积达320平方公里以上。
水利投融资政策落地 工程建设明显提速
今年上半年,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来看水利投资加速跑的一组数据:
1到3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77亿元,同比增加35%。 1到4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58亿元,同比增加45.5%。 1到5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108亿元,同比54%。 1到6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449亿元,同比增长59.5%,创历史新高。
可以看出,上半年我国水利建设一直在提速。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今年水利部出台了19项具体举措推动水利项目加快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扩大水利建设融资渠道。
在金融方面,上半年,水利部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部署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同时,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政策,指导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企业,将具有供水、灌溉、水力发电等功能,具备一定收益能力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公开发行上市,盘活水利存量资产,扩大水利有效投资。
此外,水利部还印发指导意见,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推动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
上半年完成的水利建设投资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达1600亿元,同比增加293%。银行的贷款和社会资本等资金达1392亿元,同比增加29.4%。随着水利建设大规模的推进,水利项目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的作用凸显。据统计,上半年吸纳就业人口达130万。
目前全国水利工程在建项目达到了2.88万个,投资规模超过1.6万亿元。
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稳投资成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
上半年,通过落实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水利投资政策,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这些政策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又将为未来的投资提供怎样的基础和条件?来听特约评论员杨禹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