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读·“破圈”的启示丨从《渴望》到《人世间》 看爆款的变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7-31 20:13

近年来,现实题材爆款剧带动追剧热、讨论热、传播热,持续“圈粉”,实现口碑收视双丰收。《人世间》《山海情》在微博话题总阅读量已分别达33.1亿、17.2亿,很多年轻人直称这些热剧“封神”“yyds”。

《热点读》暑期《“破圈”的启示》系列第二期,对话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揭示现实题材剧的“破圈”之道。

热点读:人们所说的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破圈”,破的都是什么圈?

答:“破圈”这个词的门槛其实不低,一般指被不同圈层的人接纳、认可。因此我们不能说某剧收视率高就是“破圈”,这也许只是受众基数大而已。但是,近几年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确实有底气讲“破圈”,而且是“破三圈”:

一是破“年龄圈”。现实题材越来越得到“Z世代”喜爱,《人民的名义》《人世间》等剧集一度引发“隔代追剧”现象,《2021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中,“青年观众最喜爱的十部国产剧”里有六部是现实题材。

二是破“次元壁”。以往,“燃”“高能”“炸裂”等弹幕几乎只出现在动漫里,《山海情》《扫黑风暴》播出期间,网友们化身金滩村村民、“绿藤市民”,弹幕有评论、博主有讲解。“二次元”情感在“三次元”题材中发酵、引爆、传播,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得到高度融合。

三是破“国界线”。跨文化传播如何克服“文化折扣”一直是国际传播难点。但是,斯瓦希里语版《山海情》《三十而已》今年在非洲热播。都市、年代、悬疑等多元类型剧“出海”,也改变了以往国剧“古装独大”的“出海”格局,这些新变化都彰显着国产现实题材剧集的新发展、新特点。

热点读:从当年造成万人空巷的《渴望》,到今年刷屏的《人世间》,三十多年间现实题材的爆款剧有哪些变与不变?

答:人们总说“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三十多年间,现实题材电视剧在类型、数量、观众规模、传播技术、媒介特征、叙事策略、编导演风格等方面都有巨大革新。但要探究“爆款”背后的规律,还需理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我想提供一个角度:不论在哪个时代,爆款剧都要既能与观众中的“最大公约数”产生共鸣、又符合稀缺性原则;所谓“变”,就是如何通过当下最适合的方式,达成这一点。

《渴望》96.4%收视率的背后,一方面是在1990年的中国,电视剧是稀缺资源,而它是中国大陆首部长篇室内剧;另一方面,剧集呼应了社会集体心理。而2022年仅上半年,电视剧备案数量为247部、8054集,如何在海量内容中做到“降本增效”?答案依然是遵从“变”与“不变”的创作、传播规律。《人世间》原著荣膺茅盾文学奖时的授奖词这样写道:“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这些特质让它在一众娱乐产品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将五十年“百姓史诗”与当下“百姓情感”相连。

电视剧之所以能成为爆款,甚至是社会焦点,源于它本质上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这两部作品虽然相距三十多年,但都成功地把观众聚集到屏幕前,说明弥漫着烟火气的百姓史诗、沁润观众心灵的生活启迪,在每个时代都有价值。

热点读:《人世间》《山海情》等现实题材作品为什么能打动年轻人?他们为什么喜欢、乐于分享这些电视剧?

答: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只热衷甜宠、爽剧,这就很片面。《父母爱情》《请回答,1988》等都曾打造出“让年代变年轻”的配方,这些国内外上一辈人的故事,年轻人看得津津有味。在全球海量优质剧集熏陶中成长起来的“Z世代”,见多识广、审美要求更高、个体感受更强。他们不是不接纳现实题材,而是排斥制作粗糙的、喊口号的、自说自话的电视剧。所以,“年代差距”不是问题,“拍不好年代剧”才是问题;“年轻群体不是目标观众”不是问题,但“观众里缺少年轻群体”就是问题。

如果从受众心理看,人们主动去“接受”与“分享”的动机一般关乎八个字:“与我相关,对我有用”。主题有代入感、叙事有说服力、剧作人物不“悬浮”、制作精良……都是这届年轻人“追剧上瘾”、乐于分享的原因。现实题材恰恰不能“高高在上”,而要“贴地飞行”,才可能击中观众心底的“与我相关”:要么塑造情感共鸣,如《父母爱情》,要么主打民生焦点、社会热点,如《山海情》《鸡毛飞上天》。

“对我有用”则体现在剧情、人物对观众的价值上。比如《人世间》的故事让人思考“人应该如何活着、如何选择”,悲悯温暖的格调可穿越时空;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山海情》中的考验,但从普通人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清信念、勇气、精神从何而来。这些剧作中没有“主角光环”,不靠强拉硬拽的戏剧高潮,更能让观众产生“故事与我有关、精神令我感动、情绪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与人生启迪,继而在各自生活中重整行装、抬头赶路,这才是我们一直在期待的文艺作品的社会引领价值。

热点读:在融媒体背景下,爆款剧线上线下的传播效果引发什么样的关注?对影视创作和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答:台网互鉴融合是大势所趋。不管是网络的“流量为王”还是传统媒体的“内容为王”,其实都要关切的是:文化产品能否做到“三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

这个时代不会缺乏引领社会价值的艺术精品,台网融合更应突出两个字——创新。要推进创新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就不应自设藩篱,而应成为“彼此之镜”:传统媒体要学习互联网双向传播、二次创作、及时反馈、大数据宣发等优势,新媒体也可以向传统媒体学习文艺作品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地描绘时代,影视剧如何做到“史”与“诗”的交融、“情”与“理”的交织、“真”与“善”的交响。

监制丨龚铭

制片人丨陶郎 申珅

责编丨何肖南

策划丨段译

编辑丨王宝珠

视觉丨黄楚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