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实验小学:沉浸体验非遗 文化润物无声

湖北日报 2022-07-29 22:04

非遗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恩施市实验小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要求,以“童心向党 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积极引导学生融入非遗文化社会实践。7月27日,恩施市实验小学的学生沉浸体验非遗,感受西兰卡普土家织锦的传统魅力。

恩施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六角亭老城是施州古城的核心区。恩施匠心坊非遗实践基地位于六角亭老特殊教育学校校内,这里有恩施书房——州图书馆分馆,有风向标民族民间公益传承基地,有西兰卡普、竹编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等传统手工艺项目。恩施市实验小学的亲子家庭走进这座千年古城,用脚步丈量六街十巷,感受百年古建筑的文化魅力,体验施州古城的“风景独好”。

在上机织锦以前,恩施匠心坊非遗实践基地老师带领大家向大家展示“西兰卡普”的制作流程和特色图纹,讲解其制作原理,解读西兰卡普那些经典图案。孩子们此时不仅仅是一个动手实践者,更有机会把更多的思考和灵感融入作品之中。

进入西兰卡普编织流程,孩子们成为小小“设计师”,在老师的指导下上机、穿线。“西兰卡普”采用“通经断纬,暗纬挖花”的织法,在古老的斜织机上,用棉纱、粗丝、绒线反面挑织,让“西兰卡普”图案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活动参与人员分组进行上机体验,实现目标的过程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目标达成的幸福感和由此带来的自信将成为孩子们的动力。

此次西兰卡普实地体验,让亲子家庭参与西兰卡普土家织锦的制作全套流程,在动手实践中,孩子意识到团队有效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感受传承土家传统文化从0到100的成就感。本次活动是州图书馆“悦读恩施”读者服务品牌践行社会教育职能,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举措,不仅促进家长和孩子对于恩施传统文化的了解,亲子家庭化身为“小小非遗传承人”,让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湖北日报通讯员 鲁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