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志军 邹晓坤 周璇
“职业教育要对接企业对接社会”“职业教育要面向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让更多的人才留在荆门本地就业”……夏日炎炎,市代表掇刀石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
换届以来,市代表掇刀石小组坚持将小组建成代表充电补水的“小课堂”,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的“采集站”,建议献策的“议事厅”,建功立业的“小舞台”,代表小组释放出“大能量”。
“小课堂”充电补水,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小组针对新代表多的实际,将学习培训纳入代表工作内容,及时“充电补水”,提升代表依法履职能力。组织代表参加市区培训会议;在每一次活动时,组织代表系统学习“人大三法”;采取集中和分散学习的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引导代表旗帜鲜明讲政治;让代表明白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发挥着参加决策、监督推动、桥梁纽带、模范带头的作用,让代表知道人大代表是干什么的,应该怎样干。
“采集站”收集信息,锁定群众急难愁盼
代表小组活动课题从哪里来?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什么?这些信息主要通过代表小组这个社情民意信息收集“采集站”来收集。主动公布代表姓名、联系电话、微信等方式,积极搭建群众联系代表的桥梁;每名人大代表联系3-5名选民,随时听取他们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来收集;定期接待选民收集;组织代表下访采集。对所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实地走访调研核实其真实性后,将其转化成代表建议或调研报告,向人大提交。今年以来,小组收集意见建议42条,梳理形成代表建议12件。
“议事厅”建议献策,敲定课题形成成果
高标准新建了代表小组活动室,设计制作了以室标、代表亮身份、旗帜鲜明讲政治、代表履职有规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五项内容为主的代表小组文化墙;严格按照“十有”要求逐一到位。代表们在这里接待选民,梳理收集信息,商讨确定活动课题,探讨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撰写意见建议和调研报告。通过预研,将近郊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劳动用工与技能培训、河渠环境保护、基层法治建设、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代表小组活动课题。活动室已成为代表建言献策的“议事厅”。
“小舞台”建功立业,主动融入中心工作
代表小组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开展调查研究,主动融入“红管家”工作。围绕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缺乏、招工难问题开展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融合问题调研”活动,17名市区代表汇聚荆门职业学院,参观查看教学现场,就“职业学院如何扩规升级”“职业学院如何对接企业对接社会”“职校学生怎样更多的留在荆门”等问题热烈讨论,为荆门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对接建言献策,形成了《关于荆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的调研报告》。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将“三民”活动与掇刀区“红管家”工作结合,发动代表联系所在社区,与群众结对子,倾听群众的意见,有8位市人大代表担当社区“红管家”。21名代表与所在社区86名群众结成对子,现场答疑释惑3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