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文俊 通讯员赵芷萱
7月28日,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举行。活动由教育部审批通过,中国写作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课堂内外承办,复旦大学中文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等20余所高校提供学术支持。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平台处处长李霄鹍介绍,建校100多年以来,创新一直都是武大的传统,写作也一直是武大的特色,武汉大学与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同向同行,一样鼓励创新,支持创新,重视写作,发展写作。他说:“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传承资源和战略资源,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未来武汉大学将继续和创新作文大赛一起,继续为中小学教育服务,为语言文字事业服务,推动写作学科、语言文字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长江学者方长安表示,由于疫情反复,原定于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和颁奖典礼都改为线上举行,但选手们对文学的热爱并未因此消减半分,一篇篇优秀的赛场佳作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同学们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更是时代青年对文学、文化的坚定传承和继往开来。他希望参赛选手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回望和展望上,回顾比赛历程发现自己的不完美,探索前进方向努力实现目标,看清自己、重塑自己、收获自己,一起坚持“我笔写我心”,与文字相伴,同文学齐飞。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认为,写作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写作立言更是一种技能,理论辨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思相济,文质彬彬,需要长期的训练、实践和磨砺。他承诺,武汉大学文学院将继续以公平、公正、公开、公益的原则,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一起办好每一次创新作文大赛,推动青少年写作人才的健康成长。
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认为,能够承担为国选才的重大使命,是课堂内外作为创新作文大赛承办单位的至高荣耀。他希望参加创新作文大赛的经历可以帮助参赛学生突破日常作文模式,张扬自我才华,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加灵动、更具美感、更加发人深省的作品,也希望全国语文界的同仁能够团结起来,一起让写作课变得更有艺术感染力。
大赛命题评审委员会专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裴亮对本届总决赛竞赛试题进行了解析。他介绍,本届大赛的命题思路,延续了上一届以简短的名人名言来引出作文命题的模式,与往届大赛所秉持的不在审题上设置过高的难度障碍,便于选手们打破常规,发散思维,创新写作的旨规一脉相承。他指出,总决赛阅卷组评审阵容豪华、专业、权威,严格采用高考评卷流程。从评阅结果来看,专家普遍认为本届参赛选手提交的作品题材多样,内容方面也十分丰富,体现了较高的写作水平和创作天赋。
据悉,作为教育部审批通过的2021-2022学年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36项竞赛之一,本届大赛共吸引了全国1500余所学校超过70万学生参与,经过9个月的激烈比拼,2500名选手脱颖而出,在总决赛进行最终较量。7月27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丁钰婷、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魏丫茹、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王翊雯等10名同学荣获本次比赛特等奖。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150名,二等奖600名,三等奖若干;四川省广元中学、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等100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按照防疫要求,颁奖典礼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师生家长进行展示。参加会议的还有40余名来自中国写作学会、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课堂内外杂志社、全国中语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四川省教育科学院、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教研院所及厦门一中、华师一附中、重庆巴蜀中学等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学术支持高校代表及评审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