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武宣)一张矮凳、一把蒲扇,坐在长江边,听着江涛、吹着江风、看着电影……这是武汉人钟爱的“江景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如今,它仍然遍布武汉的江滩、公园、广场、社区、农村,形式多样的公益露天放映在武汉已进行了十余年,承载着武汉人对电影从不间断的热爱,更是武汉始终坚持的惠民举措。
坚持公益放映十余年 融入城市文化记忆
夜幕降临,汉口江滩五福广场的台阶下,放映员挂银幕、布线路、架设备,一场江边露天电影即将开场。周末时,这里总是坐满了观众。
2013年5月,位于汉口江滩的“露天电影院”启动。武汉的露天电影开始有了面向广大市民的纯公益、固定化的放映点。此后,每年4月至11月,夜色降临之时,只要天气适宜,电影都会上演。为了提升放映效果,汉口江滩五福广场还专门为电影放映修建了电子升降杆。
坚持十来年,汉口江滩的露天电影已变身为武汉夏夜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市民与长江、与电影亲近的“文化符号”。
另一边,在解放公园二号门公孙坪,暑期电影季也已开始,不少居住在周边的市民闻讯前来,从满头银发的“50后”到前来尝鲜的“10后”,大家带着坐垫、零食、水果坐在草地上,聚集在电影幕布前。
解放公园已有67年历史,是武汉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之一。在老武汉人的记忆中,这里不仅可以游园,还能看露天电影。1975年冬,解放公园电影院正式对外放映,票价最低一角五分,给武汉人带来数不清的欢乐和难忘的回忆。
2009年夏天,解放公园第一次开展夜间露天电影放映,自此,公园每年都会推出为期两个月的免费电影季。
据悉,今年解放公园暑期电影季的电影既有《革命者》《长津湖之水门桥》等革命历史题材,也有《奇迹笨小孩》《一秒钟》《我和我的家乡》等剧情类电影,《悬崖之上》《怒火重案》《狙击手》等动作类电影。截至8月26日,每周五晚都将在解放公园二号门公孙坪放映(如遇下雨则取消,并择期放映)。
从50后到10后 武汉人对电影的爱不曾间断
60岁的彭长久是汉口江滩露天电影的放映员,已有40年放映经历。上世纪90年代,彭师傅骑着单车下乡放电影,一个人带上放映机具走村串湾,走遍了34个村和30多所农村小学,大受欢迎。而今,彭师傅对电影的热爱依旧不减,坚持在汉口江滩放电影。
看到天色有些光亮,银幕上的电影不够清晰,彭师傅拿起手机拨通电话,听筒里只是响了两声,临近的路灯随即熄灭。这是彭师傅与灯光管理员多年来形成的默契。他说:“迎着江水,吹着江风,看着观众坐满了台阶,我的心里就非常满足。”在一江之隔的青山江滩,彭师傅的女儿也在从事露天电影放映工作。她会在暑假期间播放露天电影,已坚持近5年时间。
对武汉人来说,露天看电影是从儿时延续至今的习惯。不论在江滩上,还是公园里,总能看到全家老小一同观影。在汉口江滩,70多岁的秦先生就是“露天电影院”的常客,“我和老伴经常吃完晚饭就来江滩遛弯儿、看电影,不花钱还能看到跟电影院一样的大片,对老百姓来讲是很实在的福利。”在解放公园,周女士带着10岁的女儿来看电影,希望女儿能体验到自己儿时的度夏方式,“天色一黑,搬几个竹床,和街坊邻居一起看露天电影,是我们这代人在武汉过夏天最深刻的记忆。”
露天电影也成为不少来汉游客的惊喜,来自湖南的周小姐与男友刚在知音号上看完演出,欣赏完两江四岸灯光秀,就偶遇了江边的露天电影,“江边的夜景无论在船上还是岸边都令人着迷,看个露天电影还能自带江景,武汉真的好浪漫。”
农村放映送佳片进村 惠及4000万人次
对武汉各大行政村中的电影爱好者来说,公益放映还会将电影送到广大农村观众身边。武汉文投集团旗下武汉天河电影集团介绍,公司现有105支流动放映队,107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该公司负责武汉市1879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影放映,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电影12场,年度放映计划22548场。从2005年至2022年,武汉天河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共为武汉市行政村送电影达38万余场,观众有4000多万人次。
在农村放映中,不仅有服务精准扶贫、健康生活等的惠农科教片,如《迷信害人》《生活垃圾巧处理》;还有深受广大农村群众喜爱的红色电影,如《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更有近年来新上映的院线大片,如《中国机长》《攀登者》等。让农村的夜晚“有声有色”,增强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满意度和文化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