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饱受战争摧残的叙利亚,绝大部分手工玻璃制品匠人已经因生计所迫放弃了这项传统技艺。但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一间小作坊里,63岁的穆罕默德·哈拉克和他的家人仍在艰难传承着这份濒临消失的职业。
哈拉克告诉记者,手工玻璃吹制的流程看似并不复杂,但却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体力,常常在炉火旁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老式的简易熔炉、简陋的手工器具和陈旧的通风装置构成了他们吹制玻璃制品作坊的全部要素。
屋子里随处可见的吊灯、杯子、摆件等琳琅缤纷的玻璃工艺制品都是由哈拉克和他的两个兄弟亲自吹制而成。尽管经过现代技术革新,玻璃制品早已实现机器化量产,但对于哈拉克而言,手工吹制的玻璃制品才是名副其实的工艺品。
玻璃吹制匠人 穆罕默德·哈拉克:工匠在物质上或许并不富有,但却是一个相对体面的职业。从事这份职业源于我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就像画家、雕塑家、艺术家一样。我们非常热爱这份职业,希望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总台记者 周宣: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匠心独运。匠人们在吹制玻璃制品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寄托其中,通过玻璃这个载体展现出来。正如哈拉克所说,他吹制的每一件玻璃制品都是富有生机并且独一无二的。
随着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当地手工玻璃制品的销量一落千丈。销路受阻的同时,制作成本却在大幅增加,哈拉克每天消耗的柴油就要花费200美元。哈拉克说,他的不少同行早已前往他国谋生,其他留在叙利亚的同行也迫于生计纷纷转行。
穆罕默德·哈拉克:我们是最后一批从事玻璃吹制工艺的人。除非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追随我们,否则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哈拉克告诉记者,尽管当前叙利亚国内局势有所缓和,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导致叙利亚旅游业陷入持久的萎靡和困顿,玻璃吹制工艺的复苏变得愈发艰难。
穆罕默德·哈拉克:西方国家的制裁对于叙利亚的打击是全方位的,相当于对叙利亚发动了经济战争。叙利亚的石油资源本来能够自给自足,然而现在这些资源却不在我们的手中。叙利亚危机对于旅游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我们这种长期依赖旅游业发展的行业。
叙利亚东方工艺行业协会负责人福阿德·阿尔巴什表示,玻璃吹制在叙利亚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的时间。战争爆发之前,仅大马士革就有数十家手工玻璃作坊,但如今整个叙利亚只剩下了哈拉克一家。
除了玻璃吹制工艺外,叙利亚的许多传统工艺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为此,叙利亚政府正在着手应对当前传统工艺濒临失传的危机。
叙利亚东方工艺行业协会负责人 福阿德·阿尔巴什:我们已经开设了免费的培训课程,为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创造条件,助力叙利亚濒危工艺的学习与传承。许多年轻人已经开始学习五种重要的传统工艺,未来我们还会将培训课程推广到所有传统工艺。(总台记者 周宣 米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