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回自己的家乡,很激动!” 花湖机场迎来首架客机 机组人员中有位鄂州人

楚天都市报 2022-07-18 07:12

鄂州花湖机场迎来首架客运航班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黄志刚摄

乘客与机组人员合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李辉 通讯员黄胜摄

办理乘机手续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

防爆闸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黄志刚摄

鄂州花湖机场全景鸟瞰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黄志刚 张盼)7月17日上午9时50分,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往鄂州花湖机场的中国南方航空CZ5679航班,历经约2小时飞行后,顺利抵达鄂州花湖机场,这是该机场迎来的第一架民航客机。

当天上午,鄂州上空飘落着阵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客机的准点到达。9时49分许,机场西跑道的北侧传来愈发强劲的飞机轰鸣声。不到1分钟,9时50分,一架中国南方航空的波音738型客机,准时降落在西跑道北端。

该客机的航班编号为CZ5679,当天早上8时许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发出,飞行约2小时后,抵达鄂州花湖机场上空,随后安全降落。

客机经过联络线滑行至停机坪时,鄂州花湖机场特地为飞抵的首架民航客机举行了国际民航中高级别的礼仪——“过水门”仪式。

两辆相对停靠的消防车向空中斜向射出水柱,形成“水门”,这项仪式极具象征意义,寓意“接风洗尘”。客机缓缓滑行,通过“水门”后,停靠在鄂州花湖机场107廊桥机位。

飞抵鄂州的首批乘客步出客机舱门,通过廊桥缓缓进入航站楼。不少乘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历史性一刻。

“作为鄂州花湖机场的首发航班,我们很开心,很兴奋。”中国南方航空湖北分公司鄂州花湖机场航站区管理部魏强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10时10分许,CZ5679航班机组人员走下飞机,机场工作人员向机组人员送上鲜花表示欢迎。鄂州市和花湖机场相关负责人与机组人员合影留念,祝贺鄂州花湖—北京大兴航线开通。

“虽然下雨,但还是很顺利,作为首航机长,我感觉很荣幸。”中国南方航空CZ5679航班机长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下飞机就感受到鄂州人民的热情,鄂州花湖机场各项设施设备完善,后续南航方面将开通更多航线,为鄂州人民的出行带来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今天飞回自己的家乡,很激动,也很骄傲。”中国南方航空CZ5679航班乘务员周婵是地地道道的鄂州人,一下飞机,她就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她说,她2015年加入中国南航湖北分公司,先后飞过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但最激动的是飞往自己家乡的这次航班。“当初得知机组人员有我时,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

乘坐CZ5679航班抵达鄂州的汪文杰第一个跨过了6号门,他介绍,自己因为工作原因,一般每月从北京到鄂州要往返一两次。原来乘坐高铁,先从北京至武汉,再从武汉中转至鄂州,不仅时间耗费久,整个人也十分疲惫,现在有了飞机就方便多了。

“刚落地,最想做的事就是去看项目。”他介绍,看着鄂州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处于发展的最好时候,祝愿鄂州发展得越来越好。

13时20分左右,极目新闻记者在鄂州花湖机场一楼看到,不少乘客正在办理值机手续,部分乘客正在进行安检,陆续前往二楼候机大厅。这些都是乘坐鄂州花湖机场首班飞机前往北京的乘客。

正在安检口等候的吴先生介绍他这次去北京是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他是鄂州本地人,家离机场就十几公里,通过机场高速很快就赶过来了。原来要想坐飞机,必须前往天河机场,单程就需要一个多小时。

昨日14时,从鄂州飞往北京的首架客机CZ5680从鄂州花湖机场起飞,本次航班共售出145张飞机票,购票率达到90%以上,于15时44分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探访】

旅客刷脸两秒钟通过闸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黄志刚)7月16日,在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航站区管理部李建雄的带领下,极目新闻记者对航站楼进行了实地探访。

“旅客只需刷脸和刷身份证,就可以实现快速进入。”花湖机场正式投用后,航站楼的1号门将作为旅客进入候机厅的主要通道,李建雄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为了让旅客节省过闸时间,入口处配置的防爆闸机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席,“利用智能化技术核验旅客身份,实现了身份识别、防爆检查和体温监测三项功能于一体。”

极目新闻记者以旅客的角色体验过闸,刷身份证后,戴着口罩目视摄像头,闸机迅速开启,用时仅2秒钟。与此同时,是否携带违禁物品,体温是否异常等关键信息也同步记录在系统。

“能用智能化技术,绝不用人工。”李建雄说,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核验,借助传感器核验过闸,旅客能节省更多时间,候机体验感也更强。

进入航站楼内,阳光透过1348块中空玻璃照射进来,宽阔的航站楼大厅显得更加通透、明亮。

防爆闸机一旁的智慧公厕引人注目,公厕蹲位的使用情况,PM2.5、氯化氢、氨气等监测气体的浓度,公厕内湿度、温度等信息实时更新在大屏幕。

“这同样是传感器技术的充分应用。”李建雄说,传统的公厕管理,保洁人员需要定期清扫保洁,而借助传感器,可科学合理制定保洁方案,“湿度和温度均为自动调节,最大程度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借助旅客智能引导终端,办理乘机业务的旅客同样借助刷脸和刷身份证,清晰获取办理业务的窗口。“旅客办理值机不再晕头转向。”李建雄说。目前,花湖机场航站楼设置了4个人工值机柜台,还有2个自助值机柜台和2个自助托运台,“这种人工和智能技术的搭配,极大限度提升了旅客办理值机的便捷性。”

而作为旅客进入航站楼候机厅的安全防线,花湖机场设置了6个安检通道,其中1、2、3号安检口为智慧安检通道。“旅客可实现最短时间登机。”

在航站楼二楼的候机大厅,6个登机口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已经安装和调试到位,并在不久前的模拟测试中得到验证。李建雄介绍,目前,候机大厅的母婴室、商铺区等功能区已经完成配置,部分本土知名品牌已经签约入驻。

【对话】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年内还将开通国际货运航线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马浩然)鄂州花湖机场货、客运投用后,随着运力提升、航班数量和货运量将不断增加,空港、产业、城市也会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将对鄂州市临空区、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鄂州花湖机场的运营规划是什么?投用后对构建国内大循环有何意义?如何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此,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以下称“机场公司”)进行了深度解读。

极目新闻:作为亚洲第一个货运专用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即将投入运营,该机场的初步运营规划是怎样的?

机场公司:机场投用后,客运首批开通鄂州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成都、重庆、青岛、昆明、宁波等7条客运航线9个通航点;货运首期开通鄂州至深圳、上海2条航线。待全面开启国际货运功能后,年内还将开通大阪、法兰克福等国际货运航线,打造便利空中通道。

极目新闻:在当下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压力下,机场投用有何特殊意义?

机场公司:鄂州花湖机场定位为货运枢纽、客运支线和公共平台,投运后将加快畅通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中原、关中平原等国内主要城市群的轴辐式骨干航线网络,连通国内年货邮吞吐量1万吨以上的机场,实现高品质物流服务国内24小时覆盖。从这里出发,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占全国90%经济总量的地区,货物一夜能达全国、隔日可连接世界。

同时,加快开通至日韩、东南亚、南亚及中东等周边国家,以及至欧洲、北美和大洋洲重点货运枢纽之间的全货机航线,率先建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打造内陆开放“空中丝绸之路”。

极目新闻:在展示鄂州开放、湖北开放乃至中国开放的层面,鄂州花湖机场哪些方面体现了继续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姿态?

机场公司: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是鄂州花湖机场的定位,“十四五”期间初步计划开通10条国际航线,致力于打造立足中部、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

【幕后】

配合机场建设 数万村民迁新居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马浩然)鄂州花湖机场从机场项目选址、敲定、审批,再到开工建设,此前的8个村子进行了拆迁还建,数万村民告别故土入住新家。现如今,拆迁后的村子变成了由燕矶、杨叶、沙塘组成的3个大型安置社区。

早在2019年,燕矶镇杜湾村的村民拆迁还建小区已建成,当年11月,63岁的村民程时富就迫不及待搬进了被分配的新房里。如今,入住3年的他感受到了村子拆迁还建后的便利生活。

程时富的家庭有10名成员,在拆迁前的杜湾村里,10人挤在面积290多平方米的农村老房子里生活,平日里,程时富在黄石经营着蔬菜批发生意。

当年得知花湖机场建设需要对村子进行整体拆迁,他随即从黄石赶回村子,并在拆迁动员表上签了字。根据村子拆迁房屋每人补偿40平方米的标准,程时富分配了3套房子,每套120平方米。

因程时富在杜湾村里有些声望,经常调解村民间的矛盾,他被村委会纳入拆迁服务小组。程时富讲述自己主动签字的经历,鼓励村民配合政策并展望未来生活,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一个个签了字。

2019年,房屋建成后,程时富拿出多年积蓄中的30万元用来装修其中两套房。在他的带动下,多名村民都加入到蔬菜批发生意中,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作为临空区最大的机场拆迁核心区,在机场建设时期,相关部门对核心区内的8个村子进行了拆迁还建,其中包括杜湾、坝角、车湖、走马村等4个整体拆迁的村子。随后,2020年6月,拆迁后的村子变成了由燕矶、杨叶、沙塘组成的3个大型安置社区。

在燕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附近小区的居民与社区志愿者围坐在一起,他们正在制作各类手工作品。极目新闻记者获悉,社区每周都会开展手工制作主题活动,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主动参与融入到社区大家庭。

除此之外记者还注意到,该社区服务中心设有廉政书屋阅览室、航天科普活动室、社区文化建设长廊、非遗手工编织室和市民休闲区等多元化功能区,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本版稿件统筹:蔡青 梁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