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习近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张玲
新闻故事
7月13日,武汉光谷,华中数控园区。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启动一台智能数控机床的开关,机床上的铁臂迅速更换着各种“兵刃”,对准实心原料使出种种招数,转眼间,铝合金材质的原料变为精巧的螺旋式叶轮。
眼前这个超级“刀客”,装备着华中数控最新的高精数控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武汉之行对武汉企业的嘱托,让陈吉红倍感振奋。“高端数控机床关系到国防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是最典型的‘要不来、买不了、讨不来’关键核心技术产品。面对封锁、打压,唯一的出路就是埋头苦干,自主创新!”他自豪地说,
20多年来,华中数控多次经历技术封锁、“卡脖子”,仍坚持自主研发“共和国当家设备”,现在的华中数控有绝对实力跟国外数控龙头直接竞争。
数控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太空遨游的飞船和卫星,冲上云霄的飞机,高速奔驰的火车,海底潜行的潜艇……提高中国制造品质,离不开高性能数控机床。中国是最大的机床制造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高性能数控系统仍依赖进口,由于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歧视,不少企业花高价买回的是中低档或接近淘汰的产品。
数控系统,集机、电、液、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为一体,所涉知识密集、学科众多,硬件、软件要求高。为突破封锁,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集中骨干人员及设备,向数控系统发起冲击。1993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Ⅰ型数控系统在汉问世,实现国产高性能数控技术的突破。
2008年10月,美国无端对华中数控等3家中国公司实施制裁。制裁,从另一个角度凸显出高性能数控系统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战略价值。华中数控人没有屈服,并在20余年间不断取得技术突破。2016年4月,华中8型高速高精数控系统产品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间,华中Ⅰ型数控系统、华中8型高性能数控系统等项目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目前国内数控系统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
正是由于以华中数控为代表的国内数控系统企业取得的进步,迫使国外中、高档数控系统解除封锁。例如,华中8型高速高精数控系统产品进入3C制造领域,从国外竞争对手抢到了这一细分领域10%左右的市场份额,迫使对手把产品价格从7万多元降到5万多元,降幅达30%。
目前,华中数控系统从华中Ⅰ型迭代到华中9型,已全面进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装备、船舶制造、机床工具、模具、3C等领域的主战场,累计销售应用近15万台套,为我国重点制造领域的关键装备的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作出重要贡献。
群众感言
华中数控数控系统技术首席专家周会成:我国要提升产业链水平,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工业母机必须强,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结合湖北实际,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应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着力解决一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卡脖子”问题。
20余年间,华中数控从校办工厂迅速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正是秉持“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初衷,坚定实施成立之初确定的人才战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系统化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原始技术创新能力。华中数控才能打破国外封锁,为提高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控化水平、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