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昆仑号”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 (杨光 摄)
7月1日,湖北超卓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陈展 摄)
7月6日,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开园暨湖北隆中实验室挂牌。 (朱科 摄)
7月14日,襄阳市举办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解读相关政策。 (李旭晖 摄)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近年来,襄阳市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襄阳市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格局大手笔 人才强市建设卓有成效
襄阳市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政策体系为牵引,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形成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
擦亮“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品牌
2009年4月,襄阳启动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坚持走出国门引才、参加重大节会引才、举办赛事活动引才、鼓励中介引才、探索以才引才,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逐步成为襄阳的城市名片,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累计引进近4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其中,院士团队4个,在襄申报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0人、省级重大人才工程14人,在全省市州中名列前茅。
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累计资助219个人才团队,资助总额2.02亿元,70%的资助项目已开始产业化,实现销售收入155.95亿元,创造税收7.81亿元,部分项目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资助项目已获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立项14个,申请专利近3000项,获得授权1800多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
资助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部分项目填补了襄阳乃至湖北的产业空白。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昆仑号”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代表中国高铁建设“超级装备”的最高水平;共同药业公司引进苏正定教授,掌握酶法合成甾体药物关键中间体核心技术,成功在创业板上市;超卓航空公司引进高端人才,掌握航空器结构裂纹及表面损伤冷喷涂关键修复技术,成为襄阳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真金白银”支持用人主体引进人才
2013年4月,襄阳市出台《关于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对市区企业和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的博士(或正高)、硕士(或副高),分别发放10.8万元、7.2万元补贴,对市区企业引进的本(专)科生发放3.6万元就业生活和租房补贴,已分八批次发放补贴1.78亿元。用人单位深受鼓励,加大引才力度,累计引进5800多名高层次人才全职工作。
高标准建设人才集聚平台
投入150多亿元加速推进招校引院,武汉理工大学专硕培养改革示范区首批师生已经入驻,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即将投入运营,湖北文理学院迁建项目正在如期推进,襄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即将迎来飞跃。
湖北隆中实验室挂牌运行,组建了一支国内顶尖水平的新材料应用基础科研队伍。实验室已与襄阳本地企业合作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4个。
襄阳科技城已引进13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二期即将开园运营。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等相继落户。
与科技部人才中心共建全省首家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链接科技部3000多位领军人才。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已成立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8家企业技术中心、12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量均位居全省市州前列。
企业说
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非:我们团队的申报项目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累计获得1000万元资助。公司从传统的软起动行业转型进军新能源领域,掌握了光伏逆变器、新能源充电机等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襄阳中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伟业:我们申报的“轨道交通永磁牵引电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B类,累计获得资助300万元,已建成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完成30多项合同订制生产,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授权发明专利3项,并荣获202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普明:襄阳拿出“真金白金”支持企业引才,近年来公司引进2名博士、57名硕士,享受补贴400多万元,提升了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实力,加快了襄阳建设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区的步伐。
新起点新定位 构筑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襄阳召开高规格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吹响人才冲锋号。
总体目标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一体推进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到202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人,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提升,人才效能、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形成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制度体系,襄阳成为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
5年新引进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团队300个、全职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万人,吸引大学生20万人以上。
优化整合全市现有人才计划,统一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打造襄阳人才工作品牌。开展人才政策创新综合试点,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完善,到2025年全市高校在校生达到10万人(其中研究生规模达到7000人)。
到2025年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600个,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64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400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
打造高能级人才赋能平台
依托湖北隆中实验室、襄阳(高新)科技城、襄阳(东津)科学城、襄阳(尹集)大学城、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北航襄阳航空产业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专硕培养改革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大力集聚科创人才。
新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
打造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襄阳)基地作用,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合作组建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做优“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襄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园区,支持中国(襄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汉江金服网上大厅、“财智联盟”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组建襄阳人才发展集团,打造全国有影响的人才发展集成服务品牌。
政企说
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卓海:2022年是襄阳高新区建区30周年。市委高规格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推出人才新政,为襄阳高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将借这次会议“东风”,把重才的理念树得更牢,把引才的大门开得更大,把用才的体制搞得更活,把爱才的措施做得更优,对标东湖高新,推出“车城英才计划”升级版,发挥高新区、自贸片区、综保区“三区”叠加优势,打造科技城、自贸片区两支金色翅膀,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为襄阳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高新力量。
共同药业公司董事长、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系祖斌:共同药业依靠人才创新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人才创新走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平台整合力度,打通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甾体”人才部落;进一步加大科创投入力度,研发经费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6%以上;进一步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制定中高管年终绩效管理办法、核心人才股权激励方案,让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
优政策优服务 智汇襄阳打造人才高地
襄阳重磅推出人才新政,出台《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智汇襄阳”计划实施办法》《襄阳市人才安居保障办法》等7个配套文件,以更完备的体系、更精准的措施、更贴心的服务,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
隆中人才支持计划3.0版推出“黄金八条”
围绕全市“135”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襄创业或与本地企业联合创新。
政府无偿资助。坚持逐轮遴选,对入选的C类、B类、A类项目团队分别资助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
项目股权投资。襄阳科创天使股权投资基金对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的单个企业,投资金额最高分别可达100万元、300万元、2000万元。
产品应用支持。编制人才项目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推动入选项目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的政府首购应用。
项目成长激励。创业团队在襄创办高成长性企业,连续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且第3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企业3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不含关联交易等)的2%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成长奖励。
人才股权激励。鼓励企业对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团队核心成员实施股权激励,认股资金不足的激励对象可向襄阳人才发展集团申请临时性周转资金。
专业机构引才奖励。风投机构和基金公司引荐的项目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按本年度创造的地方贡献度30%比例奖励风投机构和基金公司,连续奖励3年。
创投机构奖励。创投机构在襄设立创投基金对人才初创类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一年以上的,对创投机构给予实际投资额10%、最高100万元奖励。
“一事一议”支持。对顶尖型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量身定制支持政策,政府综合资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对通过尽职调查的,产业基金可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40%的投资支持,股权投资最高可达1亿元;对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项目,可实行滚动投资。
“智汇襄阳”计划广聚天下英才
生活补贴。对市区企业全职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一事一议”支持,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每人分别一次性发放30万元、20万元生活补贴。企业全职引进的博士(或正高)、硕士(或副高)、全日制本(专)科生,每人分别发放18万元、7.2万元、3.6万元生活补贴。高级技师比照硕士研究生执行,具有技师、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生比照全日制本(专)科生执行。全职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按照企业年度实际支付人才薪酬的30%给予补助,每人最高补助30万元。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一事一议”支持,全职引进的博士(或正高)、紧缺专业硕士(或副高),每人分别发放18万元、7.2万元生活补贴。
安居保障。坚持货币补贴与实物安置相结合,求职期间免费入住人才驿站,入职之后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购房可从“购房首付款补贴券”“购买人才公寓”“获赠人才公寓”三种保障方式自主选择一种。购房首付款补贴标准: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领军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分别发放15万元、12万元购房补贴券;博士(或正高)发放12万元购房补贴券,其他高层次人才发放8万元购房补贴券;全日制本(专)科生发放6万元购房补贴券。打通出售赠予通道,对襄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可按照市场价80%购买人才公寓;对襄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获赠人才公寓。
培育激励。每年遴选不超过30名隆中青年英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产业类每人资助25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类每人资助15万元,并在导师指导、科研立项、成长晋升、荣誉激励等方面给予支持。人才在襄申报入选国家、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的,分别按照资助金额的2倍、1倍给予资助;在襄申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及湖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的,按照获奖金额的2倍、1倍给予奖励。
贴心服务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出台人才分类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制定人才优惠政策清单,让各类人才“对号入座”。
出台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办法,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其子女就读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按照属地原则和就近原则统筹安排。
出台“襄才卡”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发放“襄才卡”,持卡对象可对应享受落户签证、交通出行、医疗保健、商旅文体等24项服务。
人才说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宇昂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宇:我们公司在襄阳高新区落户,已享受市、区两级的人才优惠政策,发展态势很好,正在全力打造水溶性高分子的“航母”企业。新推出的隆中人才支持计划“黄金八条”,含金量高、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具有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我将当好“引才大使”,邀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到襄阳共同发展。智汇襄阳,未来可期!
2022年应届博士研究生崔佳伟、柯萍:襄阳尊贤重才的氛围很浓厚,新推出的人才政策很诱人,襄阳的人才服务也很贴心。襄阳市2022年专项引进紧缺人才,我们夫妻俩都参加了面试。我们看好襄阳的发展前景,期待更好的我们,能够成就更好的襄阳!
撰文:刘孝峰 唐杰强 严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