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 台湾民众:期待两岸恢复常态化交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7-14 18:37

正在福建举办的第十四届海峡论坛,举办了多场基层交流活动,持续关注两岸民生热点问题,深化基层往来,展现民间交流大势。

在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专家学者聚焦“近邻服务 幸福养老”主题,分享各自在社区助老服务方面的实践经验。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金门同胞江宜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养老课题的研究,她提出,希望公众可以尝试性地去体验老年生活方式,多多给予老年群体以关怀和包容。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金门同胞 江宜珍:老年期可能更多需要的是将心比心这件事情,所以我们让孩子们穿上定制的老年装,让大家去体验穿一日尿布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论坛嘉宾、台胞熊麒已经做好了在厦门养老的打算,他说,在数字化社会中,如何让老人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适老化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在厦门生活台胞 熊麒:就像手机现在都是智能化,很多东西对老年人来讲都会有阻碍。这个部分我觉得需要有一些改善,针对一些年纪大的,必须要有特别的照顾。

在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上,来自两岸残障组织、就业创业与扶残助残代表,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康复领域的专家学者,讲述残障人士自立自强、就业创业及爱心扶残助残故事,来自台湾的李绍嬅凝聚两岸爱心人士5年前成立了北京彩虹天使咖啡屋,教听障青年制作点心,累计帮助过几十名听障残疾人。

北京彩虹天使咖啡屋创始人 李绍嬅:现在我们已经有几百人的两岸爱心志工大家庭,所以对我来说进一步的期待就是,更多的人跟我们一起,连结更多的两岸(爱心)人士,非常踏实地陪伴这些听障(残障)青年的成长。

连日来,海峡百姓论坛、海峡职工论坛、两岸社区服务恳谈会、两岸基层治理论坛等海峡论坛基层交流活动轮番登场,凸显海峡论坛“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特色,其中不少已坚持举办多年。主办方表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促进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努力没有停,两岸民间各领域交流合作没有断。

台湾民众:期待两岸恢复常态化交流

第十四届海峡论坛12日在福建厦门拉开序幕。 本届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两岸民众关心、关注的内容展开交流对话,也在台湾岛内引发热议。台湾民众期待两岸恢复常态化交流互动,呼吁台湾当局放弃阻挠两岸交流。

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岛内人为阻挠的影响,仍有近2000名台湾同胞参与本届海峡论坛,充分说明了两岸民间交流根基深厚、势不可挡。作为海峡两岸之间最大的民间交流平台,海峡论坛不仅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也为两岸同胞把握时势、辨别是非打开了“一扇窗”。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 邓岱贤:海峡论坛迄今已经举办了14届,是两岸民间交流最大的一个活动。这次的焦点放在两岸的青年,两岸的文化,还有两岸的基层跟经济方面,我想这非常契合当前的两岸发展的需要。

台湾当局阻挠两岸交流 违背岛内主流民意

岛内专家认为,当前台海局势日趋复杂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单方面否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勾结外部势力,持续谋“独”挑衅。民进党当局从自身政治利益出发,不断推动“渐进式台独”,阻挠两岸交流合作,是逆民意潮流而动,严重违背岛内主流民意。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 游梓翔:台湾当局因为不希望看到两岸有太多交流,所以他们其实之前就做出了一些,希望台湾不要去参加这样活动的一些警告。但即使是有这些警告,因为有实实在在的沟通需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还是有将近2000位台湾参与者,实体参与了这样的活动。如果我们能够把线上的也算进来,那人数就会更多了。我觉得这就是反映了两岸在经济、文化上是怎么挡也挡不住,怎么切也切不断的。

总台记者 张雪松:海峡论坛为两岸民众架起了连心桥、铺就了惠民路。支持两岸交流是岛内的主流民意。事实充分证明,两岸交流合作的大势不可挡,同胞走近走亲的意愿不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