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工作人员谈网暴治理

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2022-07-14 16:39

“规范网络直播,我们在行动”系列报道

口述/抖音生态产品经理 李琰

整理/《法治周末》记者 仇飞

热点事件及其伴随的网暴行为一旦发生,一定不会是一个真空密闭的环境,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安静地处理,相反,一定不断会有新的热点产生,推动事件不断变化。这时候,网暴治理就会像是在大海中的救生艇上做手术,小艇伴随着惊涛骇浪上下起伏,手持“手术刀”的人却需要保持平衡和镇静,快速、精准地完成“手术”

如何区分用户发出的内容是合理的批评还是不合理的“网暴”?如何精准地处理不同类型的网暴行为和他们背后的账号……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平台治理的努力和遏制网暴的结果之间存在着差距。而治理网暴的一大难点便是,快速与精准难以兼顾。

如何区分和处理网暴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全部依靠机器审核,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的内容是可以甄别出来的。但有两种内容机器难以甄别,一种是利用谐音、缩写发布带有挑衅、讥讽意味的言论或者p图,还有一种是介于批评与网暴之间的内容。前者,需要机器跟随网络语言的变迁,不断“学习”;后者,则是“网暴”与“非网暴”的界限难以区分的问题。

为什么难以区分?我们觉得大体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在不同情景下,对同一句话难以区分。同样一句否定或者是不满的话,一个人日常随口而出,和群情激愤的时候说出来,是不一样的;其次,评论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不同,会造成影响不同;第三,不同的人物对激烈语言的感受不同;第四,同样是质疑的语言,数量和密度的差别也会影响对行为的评判。例如,有用户在评论区收到一条评论说,“你这是自找的”,用户可能感觉这条评论只是言语有些偏激,可如果这名用户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收到1000条类似的评论,那对他而言,算不算遭遇网暴?这对平台来说也是个问题,平台如果对他进行保护,是该在他收到第几条偏激评论时保护,这个很难用明确的数字标准衡量。

而热点事件及其伴随的网暴行为一旦发生,一定不会是一个真空密闭的环境,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安静地处理,相反,一定不断会有新的热点产生,推动事件不断变化。这时候,网暴治理就会像是在大海中的救生艇上做手术,小艇伴随着惊涛骇浪上下起伏,手持“手术刀”的人却需要保持平衡和镇静,快速、精准地完成“手术”。

外部哪些信息会对平台的网暴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呢?我们认为,第一,是不实信息,或者是无法证实真伪的信息。比如,在一些热点事件中,存在有人故意仿冒当事人骗取关注的情况,对于这些账号,如果没有权威机关的认定,平台自身难以判断真伪。第二,在热点事件中,外部信息的不断反转,网友的情绪不断变化,也会给网暴的治理带来挑战。比如,今年1月8日,有消息称“广东一位快车司机等乘客7分钟后取消订单被威胁”,彼时,大家纷纷声讨视频里那位只出现了声音的女乘客,认为她缺乏同理心、“公主病”“故意激化司乘矛盾”等,可当第二天,有媒体报道指出,这名快车司机发布的视频其实是摆拍后,公众舆论的焦点又开始变为对这位司机进行“讨伐”,觉得他恶意“博眼球”、骗流量。

因为难以兼顾快速和精准,我们对网暴的处理,有时会让大家觉得不满意。比如,因为审核标准不一致引发的不满。同一条视频或者评论,会出现先被审核处理,申诉后又通过,被投诉后又被处理等反反复复的情况,即使在我们内部,也经常对一条评论或者某个视频是否属于网暴有争论。此外,因为需要研判的量特别大,会存在审核出错、处理延误与积压等问题。

从实践来看,单个平台的举措,显然难以全面的根治网暴。很多网暴行为发生在私信场景,私信属于用户的隐私,平台不能干预,只能向用户提供工具,由用户来决定是否屏蔽信息。我们提供了一键屏蔽陌生人私信等功能,但在公共事件里,也有人会主动关心、鼓励当事人,一旦开启“一键”功能,用户同样接收不到这些正向的信息。因此,如何在预防网暴和保护用户隐私之间取得平衡,同样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目前,我们把平台管理评论和私信的能力,交给了用户,还把“拉响警报”的举报功能也交给了用户,未来我们会对这些功能做聚合和升级。

此外,很多网络暴力事件是因为真相“迟到”造成的。在一些热点事件中,旁观者容易被片面化的信息误导、甚至过度或错误解读,而在不充分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实施网暴行为。对此,平台可以做的是尽量提供权威、客观、及时、全面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快速梳理、对关键信息的传播严格把关、对未经证实的信息明确标注,邀请专家或权威机构对事件进行解读,对情绪化讨论控热和干预等。

虽然治理网暴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们也想从积累的一些经验出发,向用户呼吁:

我们希望,当你遭遇网暴,陷入了那些充满恶意语言的漩涡之中时,一定谨记,网暴并非主持正义,你可以主动联络平台举报和反馈,你理应被尊重和保护;你一定要积极向家人朋友寻求帮助,他们的宽慰与支持,是这些艰难时刻的最好陪伴;另外,一些极端的网络暴力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自我保护,不向施暴者低头。

我们希望,当你目睹着网暴正在发生之时,不要“以暴制暴”,切勿因要阻止网暴,而成为被网暴的一方,让矛盾愈演愈烈;切勿对未明的真相恶意揣度与猜测,也避免陷于一味的情绪宣泄与排解,请多几分换位思考、多几分对人心之善的发现与洞察;或许不必亲自下场辩护讨论,只要向平台举报和反馈那些充满恶意的话语,就是对漩涡中心的当事人最好的保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