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挡在儿子身前,守护他的现在 把52岁活成了25岁,再次为爱出发 郭刚堂,走出“失孤”的这一年

楚天都市报 2022-07-13 07:50

7月11日晚,郭刚堂(左)与极目新闻记者合照

再次为爱出发,郭刚堂打出的是“寻子感恩万里行” 受访者供图

在山东阳谷,郭刚堂祝福孙海洋寻亲成功 记者实拍

感恩万里行期间,郭刚堂依然帮助他人寻亲 受访者供图

郭刚堂此前寻亲时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楒睿 发自山东聊城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李太屯小区,当你手持摄像设备走向路人时,不需开口,他们便会先问:“您是来找老郭的吧?”

老郭——郭刚堂,是这个小区乃至聊城市的名人。过去25年间,他骑摩托车在全国各地发传单寻找被拐的儿子,故事被改编成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在全国上映。老郭因此成了打拐的标志性人物,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志愿者团队。

去年这个时候,郭刚堂在公安部门帮助下终与儿子郭振团圆,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过去这一年,老郭一直在努力走出“失孤”。虽然有关机自由,刻意在公众面前淡化自己,但他还是放不下其他“失孤者”,放不下曾帮过自己的好心人。

52岁的郭刚堂又一次骑上了摩托车,再次为爱出发。他开启了寻子感恩万里行。

他说:“我依然还是25岁,还有很多力气,我还想帮更多的‘失孤者’。”

老郭有了关机自由

聊城市东昌府区李太屯小区,曾经的李太屯村已经变成高楼林立的小区。小区楼下,许多商家在售卖小吃。

当你手持摄像设备向他们走去,不需你开口,他们便会询问:“您是来找老郭的吧?”

25年前,郭刚堂年仅2岁半的儿子郭振在家门口玩耍时被陌生女子抱走,下落不明。此后,郭刚堂骑摩托车在全国寻亲10多年。2015年,他的故事被改编成由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在全国上映。彼时,为给自己和他人寻亲,郭刚堂会上电视节目讲述寻亲故事,还成立了天涯寻亲协会……几乎全国都知道有这样一位父亲在找儿子,但儿子郭振一直没有下落。

直到一年前,2021年7月,好消息终于传来——公安机关在河南发现了郭振的线索。经DNA比对后,郭刚堂寻亲成功作为公安部“团圆”行动的最新战果,举国关注。

郭刚堂将找到儿子的消息告诉妻子张文革,妻子整个下午又哭又笑。20多年里,郭刚堂似乎已流干眼泪,他忍住没哭,但妻子哭倒儿子怀中,儿子扶住妈妈后又伸手将爸爸一把揽过来,这时的郭刚堂哭了。

老郭那时发现,儿子的胳膊和小时候不一样了。上一次,儿子郭振搂自己的脖子时还是1997年,才2岁半,每次老郭开着拖拉机回家,他都会张开胳膊喊着“爸爸”冲过来。

“在找到郭振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半夜惊醒。然后想,那个孩子是不是鼻子更像一点,另一个孩子是不是耳朵更像一点。”郭刚堂说,自己的潜意识里还没有完全相信儿子已经找到。

随着时间流逝,郭刚堂开始努力习惯不再是“失孤”者的感觉。“以前很少见到老郭,偶尔见到,也是风尘仆仆的。”郭刚堂的邻居昨日也告诉记者,找到郭振的这一年,老郭胖了,神色也不再紧绷,经常能露出微笑。

而对于郭刚堂而言,他终于有了关机自由,“可以不再每天守着手机消息,晚上可以睡个好觉了。”

要尊重和保护儿子

虽然郭振找回来了,但郭刚堂并没有选择将儿子放在聚光灯下。

今年春节,郭刚堂一直小心回避儿子郭振的事。他照常去位于李太屯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天涯寻亲协会办公室,处理各类寻亲信息和线索。

对儿子的春节动向,他选择了沉默。在郭刚堂的短视频下方,经常会有人问:郭振回家过年了吗?他没有回答。有网友留言呼吁尊重郭振、体谅孩子难处,他会回复:谢谢理解。

大年三十清晨,妻子张文革准备了几十个面卷和花糕,做得比往年都要大,似乎在庆祝这个家庭等待了24年的团聚。

在家里,有六口人一同吃着这顿团圆饭。除了郭刚堂夫妇、两个孩子,还有两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他们从小与家人走散,流浪长大,十年前来到聊城见郭刚堂,见到这个温暖有爱的叔叔,决定留在聊城。郭刚堂帮他们找工作,照料他们的生活,过年还会叫来家里吃团圆饭。

吃着饭时,郭振的视频电话打来。郭刚堂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新年礼物。儿子在屏幕那头笑着给父母拜年,开心收下妈妈发过去的红包。

屏幕里的郭振始终是一个人。但郭刚堂猜想他是和当年买下自己的“养父母”在一起过年,孩子不说,他也不问,双方心照不宣。

这也是郭刚堂一直以来与郭振的相处方式。

认亲后,郭振表示,养父母年纪大,对儿子有养育之恩,也需要人照顾。儿子工作在河南,说自己假期多,但会经常回山东看看。郭刚堂表示尊重儿子的这一决定。

这个结局在网络上也引来争议。希望看到更圆满结局的围观者们指责郭振,也有人认为郭刚堂此举十分大度,还有网友认为他应该追究买家的责任。郭刚堂对此不作解释。

“尊重、保护。”郭刚堂用力地说出这四个字。他选择的是挡在儿子郭振的身前,小心保护儿子所有的个人信息,不让儿子被卷进网络风暴。

想帮更多“失孤者”

找到儿子后,郭刚堂也一直努力在公众面前淡化自己。

1月21日,郭刚堂的“老郭蔬菜”店面开业了,虽然生意一般,但他觉得自己这是在干老本行。

“我们家原来就种地种菜,我小时候也卖过菜,所以这等于是干回了老本行。”郭刚堂说,虽然卖菜可能辛苦了一些,但对老百姓来说,吃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其次,他觉得,聊城本身就有蔬菜瓜果的优势,这里的菜拉到别的地方,贴个标签价格就能涨一倍。他想要把聊城的蔬菜做成一个品牌。

生计要忙,郭刚堂便请了内行的朋友帮忙,一起考察蔬菜市场,租摊位、联系货源。之前的24年,郭刚堂大半时间奔波在寻子路上,靠打零工和沿途售卖工艺品为生。现在寻子的事完成,他想好好做蔬菜生意,让家里的境况好起来。

郭刚堂也说,他未来也会尝试做直播带货。未来,他将主要售卖与各地农产品相关的商品。

做直播,郭刚堂这一年里一直在坚持,但并不是每天做。

“许多时候的直播,是帮助一些还没有团圆的家庭寻亲。”郭刚堂说,他不希望网络的目光全部放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需要从公众面前淡化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还有更多的寻亲家庭需要关注。

正如郭刚堂所说,在找到郭振后,他再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2021年12月10日,久未露面的郭刚堂出现在了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此行,郭刚堂为的是祝福好友孙海洋找到失散14年的儿子,同时,郭刚堂还有另一个“目的”。

在阳谷,郭刚堂面对媒体的镜头,拉过寻亲家长杜小华。他与孙海洋一左一右站在杜小华的旁边。“我希望大家可以帮忙看看这个男人,他叫杜小华……”面对镜头,郭刚堂陈述了杜小华的寻子信息,并且再三呼吁大家多多关注。

说完了杜小华,郭刚堂又继续走到其他的寻亲家长面前,拿过他们的寻人启事,乐此不疲地对着镜头介绍。

感恩一路的好心人

除了与自己一样的“失孤者”们,郭刚堂说,自己这一年还有放不下的,是寻亲路上遇到的那些好心人。

提起好心人,郭刚堂拿起了一张油卡,这是十多年前自己在南京寻亲时,志愿者小梁给他的,他一直保留到现在。另一个让郭刚堂难忘的好心人,则是南京人张宏雁,当初他给了寻亲路上的郭刚堂100块钱。

今年5月14日,郭刚堂再次收拾行囊,骑着摩托车,挂着感恩旗帜,从山东聊城出发,开启了一次“感恩万里行”。南京是郭刚堂骑行的最后一站,他来南京就是为了见志愿者小梁和张宏雁。

在媒体的帮助下,张宏雁得知了郭刚堂来南京找自己的消息,感到意外却是开心。

“我碰到他纯粹是机缘巧合的事,根本没想到他在过去的12年里一直在找我。我原以为这就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记忆中也没有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张宏雁说,当得知郭刚堂找到了孩子,自己感到很开心很欣慰。

回忆起当时两人相遇的场景,张宏雁说,当时他住在江北,每天骑着摩托车上班,有一天就在路上碰到了郭刚堂,“他骑着摩托车,车上插了一面小旗,小旗上写着千里单骑寻儿子。”

张宏雁感到很好奇,便停车和郭刚堂聊了起来,“我觉得他骑着摩托车寻找孩子挺不容易,这是一个让人心碎的历程,所以就想给他点钱。虽然他告诉我不缺钱,但是我就想表达自己的心意。他一直坚持让我把电话号码留下来,我就给了一张我的名片。”张宏雁说,后来因为电话号码实名制,便换了新的电话号码,从此就再也没有联系过郭刚堂。

当晚,郭刚堂和张宏雁时隔12年后首次进行了视频通话,并一起分享了相遇后的事情。得知目前的生活都很安好,两人各自都露出了笑容。

郭刚堂说,自己如此坚持地寻找张宏雁是为了亲口告诉他,自己找到儿子郭振了。“一定要亲口告诉他这个好消息。”郭刚堂说。

52岁活成25岁的模样

郭刚堂找到了张宏雁和小梁,终于填补了心中的那一份遗憾。

这次感恩骑行时,郭刚堂曾经过儿子郭振现在居住的河南,但因疫情防控,他没能与郭振相聚。在服务区休息的时候,郭刚堂在网上感慨了一下,郭振看到后便给他寄了一对护膝。并再三叮嘱父亲,一路骑行,要保护好膝盖。

除了此次父子互动,这一年来,郭振也与这个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4月4日是郭振的生日,他在生日当天给妈妈寄来一个蛋糕,还送了鲜花。”郭刚堂说,农村不太流行这个,当年结婚时也没有送花给妻子,这还是妻子第一次收到鲜花。

“我给孩子妈妈点蜡烛的时候,其实也被她发自内心的笑声感染了。”郭刚堂说,孩子的生日,妈妈的痛日,这就证明孩子知道妈妈生他时的不易。

今年端午节的时候,郭振也寄来了粽子。“我们也没有关心粽子有多少,但是我们觉得这是孩子的心意。孩子只要是心里有我们,他在哪儿都是无所谓的。”郭刚堂说。

现在,郭刚堂每天仍会来到天涯寻亲协会的办公室,整理好全国各地寻亲人发来的线索。中午和傍晚,他会回到家中,吃上妻子准备的饭菜,闲暇无事时,他也会带上老婆逛逛街。

最近,老郭还在学习做饭,即便他还是觉得自己娘和老婆做的饭菜是最好吃的。

郭刚堂一直记得寻子途中的一次际遇。那是2010年左右,他到了浙江。夜里下着大雨,他在山里跋涉,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处破庙,庙宇已经倾塌,幸好石头垒成的山门还能勉强避雨,他坐下倚着山门,疲惫地很快入睡。

第二天清晨醒来,雨已经停了,鸟儿在江南春天浓绿的树荫里鸣叫,偶尔有水珠从叶子上滴落。郭刚堂转过头,看到山门上有一副对联:父子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夫妻是缘,有聚缘有散缘,无缘不聚。他欢喜极了,觉得上苍在点化自己。

现在他终于还了一半父子间的债,52岁的郭刚堂还会用毕生去守护自己眼里的“小郭振”。同时,他也会珍惜自己与妻子张文革的缘,过好自己的生活。

7月11日的晚上,山东聊城下起了小雨。郭刚堂左手抱着物件,右手则轻松地随着脚步挥舞着。

郭刚堂总是说,自己还是25岁,还有很多力气。或许这一年,他真的在幸福中抚平了过去25年的伤口,如今52岁的他,活成了当初的那个田间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