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蚂 来源:半岛新闻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杜光然)近日,青岛胶州湾海域部分养殖区首次成规模出现“白泥蚂”,它们捕食蛤蜊幼苗,给渔民造成经济损失。对此,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表示,在胶州湾划定区域,允许养殖户采用地笼网和底拖网的作业方式,对海星和“白泥蚂”进行全面清理。
“白泥蚂”学名为经氏壳蛞蝓,为壳蛞蝓科壳蛞蝓属动物,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生长速度较快,腹腔内牙齿发达,能够捕食蛤蜊、牡蛎等养殖贝类。
7月10日上午,青岛胶州湾渔民吴先生(化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期在胶州湾海域发现了大量的“白泥蚂”,也叫白泥螺。这种东西很让人头疼,它会吞掉蛤蜊苗,是养殖贝类的敌害生物。当地有黑色的泥螺,是可以食用的,但是这种在海底专吃蛤蜊苗的“白泥蚂”不能食用,容易引起人体过敏。
胶州湾红岛附近的养殖户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白泥蚂”在海里一直都有,但数量这么多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一艘船一天能捞上来近100斤。“白泥蚂”表面有一层黏液,随便扒开一个,里面都有没消化的小蛤蜊,也有刚吞下去的蛤蜊。如今,青岛市在禁渔期间暂时允许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对海星和“白泥蚂”进行全面清理,效果不错。
此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此数量的“白泥蚂”成规模出现,在青岛是首次。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官方公众号发布推文,该局经请示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决定,自7月1日起,在胶州湾划定区域,允许养殖户采用地笼网和底拖网的作业方式,对海星和“白泥蚂”进行全面清理。其中,底拖网放开时间为7月1日至20日,地笼网放开时间为7月1日至31日,且底拖网作业船只限定为养殖渔船,地笼网在处置工作结束后统一收缴销毁。针对胶州湾海星、“白泥蚂”灾害,街道分管人员、区市海洋发展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现场研判,在确定灾害影响后,收集养殖户受灾区域经纬度及意向出海船只规格船号,连夜层层上报,争取最快的审批速度,减少养殖户损失。
从渔民打捞上来的情况来看,在胶州湾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星占据绝对数量,而在胶州湾中南部部分贝类养殖区,则几乎全是“白泥蚂”。海星和“白泥蚂”都能够捕食蛤蜊等,是养殖贝类的敌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