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多元化跨境投资品种推介 深交所开展ETF纳入深港通路演活动

经济参考网 2022-07-09 11:59

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已于7月4日正式启航。在两地证监会指导下,深交所联合沪港交易所、中国结算将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在服务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上成功迈出新步伐。7月5日-8日,深交所组织了ETF纳入深港通线上路演活动,通过创业板ETF、绿色低碳、先进制作、数字经济等多个主题,主要面向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开展推介。

深交所自2005年推出首只ETF,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基金产品线,投资标的覆盖股票、债券、货币、商品等大类资产及境内外主要市场。此次首批纳入深股通的ETF共30只,其中,宽基产品包括创业板ETF、深100ETF、沪深300ETF等深交所市场旗舰型产品;行业主题产品包括芯片ETF、5G ETF、创新药ETF、碳中和ETF等代表性产品,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领域;策略类产品包括深红利ETF、创业板50ETF、创成长ETF等,集中反映深市基础市场行业覆盖面广、成长性强的特点。

路演期间,来自华夏、易方达、银华在内的多家ETF北向通标的公募基金公司代表积极与投资人分享对于互联互通机制以及ETF投资机遇的看法。

华夏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研究发展部ETF产品经理李乾元介绍,此次华夏基金纳入名单的10只ETF,包括4只宽基指数产品,6只主题行业指数产品。如创成长ETF采用Smart Beta策略,通过成长+动量因子精选50只创业板龙头,近三年收益率138.13%。主题行业指数产品中,碳中和是内地市场最近最热门的投资主题之一,受到了政策和投资者的青睐。碳中和ETF目前最新规模33.5亿元,近一年成交额1.56亿元,重点覆盖光伏、锂电、风电、水电等新兴产业,指数近2年收益率120.3%。芯片ETF全市场规模也达188亿元,覆盖芯片全产业链,指数近3年收益率129.6%。“随着深港通标的股票的扩容,我们也期待着未来更多优质的深市ETF可被纳入互联互通范畴,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更加便利地使用这一工具,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和分享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李乾元表示。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股票业务管理团队成员张一鸣就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创业板的发展历程、创业板的投资等话题阐述观点,他表示,创业板从公司基本面、业绩增速、板块流动性、国际投资者持仓等方面分析,均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

银华基金指数投资分析师李依凡介绍,此次银华基金有创新药ETF、5G ETF、央企ETF共3只标的入选首批深港通ETF标的。如作为医药板块细分领域ETF的创新药ETF,投资于中国医药行业创新转型及国际化机遇。当前药品审评审批制度中,明确提出优先审批创新药物,同时,医保谈判目录也在逐渐扩容,帮助创新药上市后实现快速放量。在这个背景下,国产创新药上市批准数量显著增加,多家医药企业逐步实现仿制向创新的转型。另外,5G ETF投资于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极具成长性的关键基础产业。当前,我国在5G的专利布局和商业化进程上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用户数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未来,随着下游泛娱乐、线上医疗、无人驾驶等产业链的成熟,通信行业的优化迫在眉睫,5G行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持续扩容。

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有利于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资本市场,增强A股对境外中长期配置型资金的吸引力。深交所总经理沙雁表示,这是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部署、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互联互通机制、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有利于丰富跨境投资品种,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便利和机会,促进两地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国际投资机构高盛表示,由于覆盖核心资产或行业主题的ETF综合覆盖范围更广,间接拓宽了投资者跨境配置更多优质A股及港股资产的范围,因此市场投资者,尤其是北向投资者,对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期待已久。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外资通过ETF互联互通机制流入中国金融市场。

以ETF纳入互联互通为契机,深交所表示,将继续加强深市基金产品的推介服务,满足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包括以“全球投资者大会”“ETF大讲堂”为载体,为境内基金管理人和境外投资者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以指数推介及行情授权为基础服务,便利境内外投资者配置对方市场资源;支持境外基金管理人开发跟踪深市指数的基金产品并在境外交易所上市,丰富跨境投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