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推出融媒体系列《破冰者》,讲述半个世纪以来,为中英双边关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故事。本期为您介绍的是大英图书馆前中国馆馆长吴芳思(Frances Wood)的故事。
△ “破冰者” 吴芳思
“我在大英图书馆修复敦煌经卷,一修就是几十年。”在英国的中国研究学界,吴芳思博士是个无法绕开的名字。她197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中文系,1975年前往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历史,1977年回到英国入职大英图书馆,担任中国馆长三十多年。2013年退休后,吴芳思笔耕不辍,撰写了十多部专著,向英国读者介绍中国文学和历史的方方面面。
吴芳思与中国文化的结缘或许是从她学习汉语开始的。吴芳思是同龄人中少数的中文专业毕业生,说来也和她的家庭有关。她的父亲曾在大英博物馆负责法语藏书,母亲也教授法语,她从小就会说多种语言,“上了大学之后,我想选择语言专业,但那时我的法语和西班牙语已经很流利了, 我想学习一门不一样的外语,而且越难越好。我考虑了中文、日语和阿拉伯语,如今我庆幸自己当初放弃了日语和阿语”。吴芳思说,从她接触中文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语言。“中文是世上最迷人的语言,有着最精彩的词汇。中文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无尽的奇迹。”
因为语言的关系,吴芳思得到了在大英图书馆中文馆工作的机会。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间,她精心守护着大英图书馆的中文典藏,并组织中英专家完成了对上万件敦煌经卷的修复,这也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能有机会认识这些杰出的中国文物专家我觉得很幸运,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敦煌经卷流落到大英图书馆的背后是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历史,但所幸它们遇到了吴芳思,在她和中外专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下,这些经卷才得以最大程度的复原,其中就包含镇馆之宝唐印《金刚经》。谈到这件藏品,吴芳思毫不掩饰对它的珍视,“《金刚经》当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书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印刷书籍,是印刷技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金刚经》印制于公元868年,比欧洲人古腾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足足早了500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张和印刷术的国家,这两点在《金刚经》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文物的归还向来是个敏感且感性的话题,但吴芳思对此并未三缄其口。“如果有一天,《金刚经》能够重回中国,我会非常高兴。我有幸能跟它相处三十年,亲眼见证它的修复。等到交还给中国的那一天,我想我们会很骄傲地跟中国人说,我们没有亏待你们的宝贝。”
吴芳思认为让英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非常重要。她叹息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人对英国的了解。“我至今还记得,上海的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座位旁边放着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狄更斯等作家,许多英国文学作品都有优秀的中文译本,但是了解中国文学的英国人却少之又少,连《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巨著都鲜为人知,这实在是太遗憾了。”她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更多的中文作品翻译成英文,让英国民众有机会接触并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英国人都应当多了解中国;一旦了解中国,就会发现中华文化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吴芳思说她希望中英两国民众能更好去了解对方,发挥两种文化的长处,互相启迪,交映生辉。“我们必须打破理解的障碍,搭建理解的桥梁,虽然文化不同, 但是我们并不应该畏惧对方。”
吴芳思是总台欧洲总站《破冰者》系列第二季的第一个人物,接下来还将推出效力中国的马术运动员华天的故事,敬请期待。
监制丨姜秋镝 刘舸
主编丨郭醇
编导丨孙澜 邓肯·霍伯 伊丽莎白·米恩斯
视觉丨艾利克斯·希尔兹 里萨·帕山克波
摄像丨穆雷·乔布 史蒂夫·艾格
统筹丨王政 杜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