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今年破获养老诈骗案件712起 警方提醒老年人守好养老钱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楚天都市报 2022-07-08 08:10

武汉青山警方缴获的“保健品” 警方供图

仙桃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 警方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实习生 刘玉柳 张静娴 杜云沛 通讯员 龚轩

7月7日,湖北省公安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今年以来全省警方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情况,揭露犯罪分子作案套路手法,发布防范对策。

省公安厅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副主任、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王海军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共破获涉老诈骗案件712起,其中现案382起、积案3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89名,打掉犯罪团伙112个,抓获逃犯283人;全省公安机关还紧盯涉案资金流向、涉案财物去向,及时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全力追赃挽损,今年以来共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亿余元。

【案例】

进价百元保健品1800元卖给老人

青山警方打掉19处犯罪窝点

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钢城分局)刑侦大队中队长陶加兴介绍,今年6月,武汉青山警方走访发现辖区一家卖保健品门店涉嫌诈骗老人,通过研判深挖,在武汉、随州、襄阳等地打掉犯罪窝点19处,查扣大量宣传资料、电脑、保健品。先后抓获50余名涉案人员,依法刑拘24人,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该团伙在门店店名中冠以健康、养生、生活等字眼,用免费理疗、送鸡蛋、日用品等吸引老年人,建立感情基础后,逐步了解其家庭情况,再选择“潜在客户”进行诈骗。诈骗团伙会邀请老人参加免费讲座,播放保健品宣传广告,夸大预防和治疗功效,还找“托”现身说法,声称航天员都在吃此保健品,售价高昂。

“进价100至200元的保健品,最高卖1800元。”陶加兴介绍,为逃避打击,这些门店内只有少数样品,犯罪分子往往采取订货方式销售,每月固定一天将货送到老年人手中。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降糖保健品竟是仿制的假药

仙桃警方抓获涉案人员21人

“您这个情况有多长时间了,之前去没去医院检查”“我先了解一下您的病情,每个人病情不同,使用情况也是不一样”……这些看似专业的问诊,实则是兜售假药的话术。今年6月,仙桃市公安局侦破一起网络兜售“保健品”诈骗老人案,抓获涉案人员21人,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仙桃市彭场镇的76岁李爹爹患糖尿病多年,去年9月在所谓专家的电话推荐下,购买了具有“降糖”功能的保健品。起初吃了两盒,李爹爹觉得有点效果,在对方的引导下,他一口气又买了20盒,前后花了715元。吃了一段时间,李爹爹感觉整天昏昏沉沉,于是拿着保健品去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仙桃市公安局食药支队民警代元波告诉记者,警方接到市场监管部门移交的线索后,立刻向该药品出品方发函协查,企业却回复“从未生产及销售该产品。”随后,警方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

今年6月1日,在省市两级公安机关“情指勤舆”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支持下,民警初步查明了以谢某森为首的销售假药团伙的犯罪模式。

经查,该团伙先在某医疗网站找卖家购买相关药品,再通过特定渠道投放广告、收集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个人信息,后由公司员工冒充专家、老师,向目标用户夸大宣传,最终实施假药销售及养老诈骗犯罪活动。

6月16日,仙桃40余警力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扣押涉案工具电脑33台、手机28部、网络电话拨号器35部以及销售话术单、宣传资料若干,假冒伪劣保健品600余盒。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养老诈骗一律上网追逃

据了解,从破获的案件来看,当前养老诈骗主要有以下作案手法: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诱骗老人办卡、充值;虚构事实把保健品当药品销售;打着投资养老项目等旗号,诱骗老人投资理财;以代办养老保险等名义实施诈骗;以组织老年人旅游为由推销假冒伪劣商品,走街串巷实施迷信诈骗,或在街头市场摆摊设点销售假酒假药等。

据通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破获养老领域经济犯罪案件6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6人;破获涉老领域的食品药品案件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人,涉案金额1.3亿元。

王海军介绍,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全力围剿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全力破案攻坚追赃挽损。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养老诈骗案件及时立案侦查,做到快启动、快抓捕、快追赃、快返还,确保现发案件全破。公安机关对养老诈骗逃犯一律上网追逃、对涉案资金流向一律一查到底。”

湖北警方提醒,广大老年人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守好自己的养老钱。如遭遇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养老诈骗犯罪呈四大特点

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情报信息支队副支队长刘虎介绍,养老诈骗案件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犯罪隐蔽性强。许多犯罪团伙办理有营业执照,所谓保健品和器具能查到生产许可,很容易被当作消费纠纷。其实,犯罪团伙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相当一部分人有前科。如荆州沙市侦破胡某系列养老诈骗案,嫌犯事先购买患者名单,分工扮演药物指导、专家顾问、专家助理等角色,编造虚假诊断报告,骗取客户信任,将廉价保健食品当药品卖给老年患者。

其次,欺诈诱惑性强。不法分子喜欢通过免费发放鸡蛋等小礼品,吸引老人参加“讲座”。所谓的专业老师用播放虚假广告、找“托”说法等手段,让老年人深信不疑。

三是施骗针对性强。据统计,今年来侦办的养老诈骗案件中,50至60岁的中老年受害人占47.3%,60岁以上老人占46.5%。有的犯罪嫌疑人专门收集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电话,冒充专家推销劣质药品,有人还引诱老人投资所谓的艺术品等待升值,或者进行养老保险诈骗。

四是作案流窜性强。从全省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来看,非湖北籍的占37.7%,本辖区作案的仅占12%,呈现出跨区域作案特点。比如当阳推销“高档”净水器诈骗老人团伙,就先后在天门、沙市、当阳等多地行骗5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