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已服务3000多人次

湖北日报 2022-07-07 20:03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光正、通讯员吴刚、实习生孙一欣)7月6日,武汉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易丽娟和同事们,来到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青鱼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听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对武昌区2022年度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中期工作汇报。自去年12月项目启动以来,已成功覆盖武昌区8个街道,服务1000多人,开展了50场康复活动,电访及面访1770人次,累计服务3000多人次。

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介绍,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发现精神障碍康复者生活中面临7大难题,分别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交际能力差,经济困难,长期封闭在家中,养老问题,婚姻问题和生育问题,法律问题,就业问题,“我们针对性地为精神障碍康复者解决这些难题。”

对于康复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交际能力差问题,项目工作人员为他们开展常规训练、特色主题训练、小组训练,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对于康复者的经济困难,项目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了社会救助政策,为他们办理残疾人证、重症残疾人护理补贴、低保等,并带着米、油、面等生活物资入户慰问,提供送药上门等服务。

走访中,社工们发现,有的精神障碍康复者长期封闭在家中,不愿与人交流。对此,社工们提供心理疏导,安抚他们的情绪,渐渐建立了友好关系。此后,社工们定期给他们打电话,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居家康复指导建议,再链接医生提供线上坐诊服务,如指导他们好好睡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等,解决了他们长期居家产生的问题。

不少精神障碍康复者家属担忧一家人的养老问题,社工们了解到后,咨询了一些养老机构,并帮助他们与养老机构建立联系。康复者家属还提到“婚姻问题和生育问题”,社工们向专业医生咨询后,为有需要的康复者及其家属对接医生,进行解答。遇到法律问题,社工们链接社区律师,帮助康复者家属解决借贷问题、抚养权问题等。有些康复者提到了就业问题,社工们表示,将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社工们发现,群众对精神疾病缺乏科学认知,对精神障碍康复者的接纳有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康复服务项目的推进;还有的家属、康复者病耻感强,阻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推进;同时,因为项目经费有限,而康复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付鹤鸣说,今后将总结服务经验,发挥社工优势,提供专业服务,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