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是指香港地区向北边沪深两市流入的资金,与此对应,“南向资金”则是从内地流入港交所的资金。其中,北向资金一直被视为国际资本配置A股的风向标。交易所数据统计,6月以来,北向资金大量流向A股,彰显了海外资金对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
交易所数据统计,北向资金6月净买入超过729.6亿元,创出2020年以来新高,超8成行业获得了北上资金的加仓,这也是北向资金连续第三个月呈现净流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张跃文:越来越多国际投资机构看好中国,我国股市表现出的韧性,是外资净流入的直接原因,而背后的根本支撑,则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以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变化来统计,过去一个月增持行业前五的分别为光伏设备、酿酒、食品饮料、银行和电网设备。与此同时,外资机构对科创板的热情也很高。近一个月来,科创50指数成分股获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38亿元。
香港证券学会专业委员 温天纳:从趋势可见,投资者信心复苏,中国经济发展及实力,正吸引环球投资者加快布局中国资产。
A股纳入国际指数比重不断提升
北向资金出现大笔买入的现象,这与指数调整生效不无关系。6月开始,MSCI(即明晟公司)将226只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
MSCI,明晟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指数编制公司,其编制的指数在北美及亚洲等地得到广泛使用,对境内外投资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最新一季的MSCI(明晟)半年度指数评审显示,有226只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白韧:MSCI(明晟)指数是国际机构投资者公认的最权威指标之一,过去一个月,明晟中国指数上涨超过12%,显著跑赢同期的道琼斯指数。
自2018年6月,A股234只个股首次被纳入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以来,明晟公司围绕A股已推出了多样化的市值指数。截至2022年5月,国内已发行47只MSCI(明晟)相关的指数基金,另外,6月21日,国际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纳入A股已满三年,目前A股共有1249家上市公司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李超: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幅增强。
外资机构积极调研A股公司
今年以来,众多外资机构频频调研A股上市公司,其中10家外资机构调研次数在50次以上。
万得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外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达2072家(次)。二季度以来,这一数字已升至2437家(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仅6月份就有272家外资机构参与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累计调研了535家公司。
7月4日,瑞银公布的2022年全球储备管理研讨会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全球30多位央行储备经理中,85%已考虑或已投资人民币。而外资机构旗下的基金也青睐配置中国资产。
富达首席市场官 李少杰:在海外我们也看到海外的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也看到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的配置和需求,也可以看到外资不断的希望能够参与更多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香港证券学会专业委员 温天纳:参考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一系列数据均指向稳定复苏,外资基金及金融机构加强调研A股上市公司,频率及次数均大幅飙升,反映出投资者正加强布局中国资产的投资机遇。
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
随着7月进入年报季,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披露也拉开序幕,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公布了业绩预告。
截至7月5日,已经有11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78家上市公司业绩偏正面。从行业看,材料、资源品、高端制造、医药等板块成为业绩报喜公司聚集地。从产业看,新能源车、光伏等业绩预告报喜。
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杨德龙:在政策支持和实际需求拉动的双重影响下,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迅猛,这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业绩大幅增长。而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有色金属、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化工等行业业绩增长突出。
A股公司2022年半年报将于8月30日全部披露完毕。按照去年底开始实施的修订版《上市规则》,交易所目前已不再强制上市公司提前披露业绩预告。多家公司提前发布业绩预告,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业绩亮眼,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和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