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泽云梦丨国家宝藏 简牍圣地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2-07-04 18:28

【开栏的话】

云梦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先秦时期是云梦泽广大湖泽区域核心部分之一,是楚王的游猎之地,也曾是秦国的云梦禁苑,境内存有著名的楚国别都楚王城遗址,出土有睡虎地秦墓竹简、卧鹿立鸟木雕、斗兽纹铜镜、射猎纹等文物,留存有云梦皮影、三节龙·跳鼓、黄香孝行故事、楚剧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云梦县激活“文化引领、城市记忆、乡愁回味”特色鲜明的旅游元素格局,建立“一城崛起、三馆辉映、三圈成环、四村点缀”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全国旅游名县。

为了讲好云梦文化故事,增强云梦全域旅游功能,即日起,本网联合云梦县委宣传部共同推出“古泽云梦”系列宣传活动,助推云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视频:国家宝藏 简牍圣地  记者周洪阳 制作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洪阳、李传维 通讯员陈群)云梦秦简记载的秦律,在法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日前,记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看到,历经千年,竹简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微信图片_20220704085423.png.png

博物馆内的秦简。记者周洪阳 摄

云梦先后有六次简牍考古发现,1975年12月,云梦城西睡虎地出土秦简1100多枚和2封家信木牍;1989年,云梦城东龙岗出土有关云梦禁苑管理的秦简150多枚;2006年睡虎地出土2000多枚汉简;2021年,云梦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又出土了“中华第一长文觚”,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出名,被列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和“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2018年,睡虎地秦简入选“国家宝藏”,参加故宫国宝文物特展。

微信图片_20220704085426.png.png

展览里的睡虎地考古发掘照。记者周洪阳 摄

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馆长张宏奎介绍,云梦秦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秦代竹简,秦简记载:睡虎地的秦简,是秦朝地方司法刑狱的官员“喜”所著,他将平时抄录的法律文书和参考案例等随葬在墓中。秦简有近4万字,字迹为墨书隶体,内容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校律》《秦律杂抄》等10种,涵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被誉为“秦代的百科全书”。

微信图片_20220704085430.png.png

最早的家书。记者周洪阳 摄

“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这是战国晚期,秦国士兵“黑夫”和“惊”二人从淮阳战场寄送到安陆的书信。张宏奎说,睡虎地出土的两件木牍,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反映了秦统一六国时期士兵军需自备的情况,为研究战国晚期政治、军事、经济和秦文化及邮传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微信图片_20220704085415.png.png

睡虎地古墓群。记者 周洪阳 摄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数个历史之最:中国最早的传染病防治《封诊式》、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记录、最早的环境保护法、最早的隶书等。

云梦秦简出土后,云梦县依托秦简资源,全方位打造云梦秦简文化品牌,持续推进云梦秦简学术研究,举办睡虎地文化论坛和法治大讲堂,开展学术交流和法治教育;依托博物馆,进行秦简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多次开展秦简文化进校园、进机关等活动,推广云梦简牍文化。如今,“秦简”正在成为云梦的闪亮名片。

微信图片_20220704085434.png.png

云梦县博物馆。记者李传维 摄

对话馆长张宏奎

问:为何秦简大量出土在云梦,而不是咸阳?

张宏奎:据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云梦地区早在公元前278年就被秦将白起攻占下来,云梦自此入秦,为秦南郡下辖安陆县地。这比秦统一全国要早57年。秦在这里作为其统一六国的前沿阵地、军事重镇长期经营,加之云梦优越的地理环境,易于秦简保存。作为秦国一秦朝都城的咸阳没有发现大量竹简类的文物,大概跟当地的地理环境不利于保存有关。

问:竹制品历经千年,依旧保存良好,这是什么原因?

张宏奎:这些竹简之所以保存完好,是因为两点。首先,在墓主人下葬的时候,内棺外椁层层包裹,并用青膏泥密封,而青膏泥细腻黏稠,可以隔绝空气,阻止棺内外空气的流通。其次,云梦泽地下水位高,睡虎地秦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有利于竹木材质等隔绝空气。以上因素有效地保护了竹简千年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