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实习生 徐艺玮
对话背景
6月20日晚,陪伴观众一个多月的悬疑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在优酷视频落幕。跟此前多部同题影视剧里的“秦明”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小秦明”。
从2012年第一次连载法医故事开始,既是法医更是作家的秦明,对法医群体的写作已持续整十年。在他笔下,带有神秘色彩的法医及法医职业被层层揭秘,而影视更让“秦明”成为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法医形象。
拥有庞大读者群和影视粉丝,但秦明本人清醒地知道彼“秦明”不是此“秦明”。近日接受采访时他坦言,“我本人就是个法医,法医秦明,除去法医二字一文不值。”
对话人物
秦明,1981年出生于安徽铜陵,父亲为刑警,母亲是护士。1998年就读于皖南医学院法医学专业,获医学、法学双学士后于2005年进入安徽省公安厅工作。
2012年,时任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法医病理损伤检验科副科长、主检法医师的秦明,开始在天涯论坛发布连载小说《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大火,由此改编的小说《尸语者》面世成为当年热门悬疑新作。
自此,以“法医秦明”为主角或主要讲述人的“法医秦明系列小说”陆续推出,已发行9册。2016年,由系列小说中的《第十一根手指》改编的剧集《法医秦明》开播,“法医秦明”作为影视IP系列逐渐成形。
从法医到畅销书作家
执笔创作的契机源于心中“委屈”
极目新闻:《法医秦明之读心者》这部剧改编自你的第一部小说《尸语者》,故事里的“秦明”是初入职场的身份,你还能回忆起刚从事法医工作时的心路历程吗?
秦明:肯定是“一脸懵”。因为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法医这个行当,不是大学毕业已具备了理论基础之后,而是大一刚结束暑假就跟着真正的法医见习,参与解剖第一具尸体的时候才18岁,肯定就挺懵的。
而且我运气又不好,小城市的法医有时工作中会遇见自己的熟人,就是死者是自己认识的人,我第一次出现场就遇到了,是小学同年级的同学,这个经历我写进了《尸语者》,当时看到他可以说我全身都是麻的,大脑空白。老师问我:你能坚持吗?要是不能坚持的话你就回去。我说我必须得坚持,如果跨不过这个坎儿,以后就干不了这个职业了。
极目新闻:你不仅干好了法医,还成作家了。《尸语者》到今天发行已十年,当时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秦明:《尸语者》是我的第一本书,创作的初衷其实源于“委屈”。在我刚参加工作时,觉得我们法医有高学历,掌握大量专业知识,接触大家都忌讳的死亡,总要面对着血腥残忍现场和恶臭难忍的尸体却拿着普通公务员的工资,这么一份付出多回报少的神圣工作应该更受尊重才对,但现实是,有人觉得我是不是在火葬场上班,很多人不愿跟我们握手,不愿意跟我们同桌吃饭……
源于这种“委屈”,我就觉得是不是可以尝试让大多数人对法医这个职业的偏见眼神变成一种崇敬?而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解读案件让大家提升一些对于谣言的免疫力,掌握一定的法医学知识,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被谣言“带节奏”。
极目新闻:你希望观众从这部剧里收获什么?
秦明:我只是之前看过剧本,如提希望,我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剧看到法医的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公平公正、科学准确。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简单的认知,我看到什么先入为主,其实真正干法医时间长了,你发现先入为主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经常就是开始认为是一个什么样情况,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却大相径庭。就是面对这个发生的事情,不能只限于我们自己的认知,因为世间百态,可能发生各种各样你完全意想不到的、完全没见过的情节和情形。希望大家能从《尸语者》或者《读心者》这部剧里增强这方面的感悟,能够获取更多法医学知识,增强一些谣言的免疫力,以后哪怕有一些网络上的舆情热点,也不会被别人带了节奏。
“秦明”不是秦明本人
守住职业本色比什么人出演重要
极目新闻:从2016年到现在,“法医秦明”的影视IP改编,让许多“秦明”走到了观众面前,长得还都不一样,这会让你困扰吗?
秦明:“法医秦明”的IP有多个不同的呈现方式也是历史原因导致的。我始终觉得,每一个影视团队都有自己的创作想法,只要是认真的我都会去尊重。也许每个“秦明”的外形、性格、处事方式都随着不同的影视作品在不断变化,但只要法医的价值观不变,“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信仰不变,守护生命尊严的职业本色不变,我都不会有意见。
就是你拍作品到底是为吸引眼球获取流量,还是真为了宣传这个职业,这个我在意。就像我写小说初衷是为了让法医被人崇敬。
而且,不管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秦明”都只是一个虚拟的法医代表。他不是我秦明本人,他是我们共和国公安战线法医的集合体。
极目新闻:所以其实你是那类不介意作品翻拍被“大改”的作者。
秦明:影视的表达跟文学的表达肯定是有差距,咱也不可能做到影视剧跟原著高度吻合,一模一样。只要能表现出我们法医这个专业在刑侦破案中发挥作用的这个点,我就能接受。
就像张若昀、焦俊艳他们演的第一部《法医秦明》,人物角色作了很大调整,大宝的性别从书里的男性变成剧里的女性,但实际呈现效果非常好,传播力非常广,那你说我为什么要去在意呢?
极目新闻:这么多演员演过秦明,你认为谁更像你本人?
秦明:确实有不少人演过“秦明”,但我说了,他们演的是我们法医工作者,而不是我,这个人物是没有原型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演员都很帅,大多数剧里还把他塑造成比较高冷的形象,但其实我在写书时,我想象中的秦明应该就是一个“死胖子”,他比较喜欢插科打诨、性格比较开朗,这个个性跟我有点像,而且我接触的法医大多数也是这样,可能看惯了生死,对生活的态度就会比较积极。
不会劝别人学考法医
如果你是真心爱那种挑战的就除外
极目新闻:现在正是高考季,你会鼓励孩子们去考法医吗?
秦明:我并不会特别去劝别人学法医,虽然我很欢迎大家加入法医队伍,这个工作是非常艰苦的,影视剧展现的只是九牛一毛。比如大家看剧,觉得法医要接触各种尸体,这样的现场很难接受,但其实我们实际工作中,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有嗅觉和触觉上的这些冲击。我经常说法医很艰苦,入行需谨慎,我不希望有人一时的心血来潮选择这个,最后又后悔,那我岂不是误人子弟?但是,我也希望有那种真的热爱,或者说是热爱这份职业里那种抽丝剥茧的挑战性和最后破案的成就感的年轻人,加入到队伍中来。
极目新闻:从写作、到影视剧再到真人秀,你一直在推动大众对法医职业的理解,感觉当年你的初衷已达到了。
秦明:是。所以现在的想法更多了,我觉得对法医职业的揭秘除了让更多人理解、让民众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更可能让善良的人提高警惕,让怀恶的人放下屠刀。
极目新闻:案子会一直写下去?
秦明:其实也不是这样,我们国家有非常高的命案侦破率,命案发案率越来越低,中国绝对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我都不想把“之一”带上!接触的案子也越来越少,不重复的、可写的东西也变少。不过我会一直写下去,比如最近就新写了父辈警察们的故事《燃烧的蜂鸟》。
极目新闻:未来你有可能以监制或其他身份参与自己作品的影视改编吗?
秦明:再强调一下,我是个法医。法医秦明,除去法医二字一文不值,我不会舍弃法医这个身份。那既然是法医,我就得上班,就得有日常工作,我哪有时间去监制、制片啊?我也没那个能力。
写作确实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这个人虽然开朗,但也比较宅,不喜欢出去跟人喝酒、打麻将,我没这方面的娱乐爱好,所以业余时间都拿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