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有约|楼上深夜加工影响楼下老人休息,法官这样建议

极目新闻 2022-06-22 20:38

极目新闻记者孙婷婷

摄影:极目新闻记者 胡祉祺

通讯员 杨睿

实习生 祁玥鑫 刘昱圻 郑毅

跳广场舞音乐声太大、邻居装修不堪其扰、隔壁的宠物吵闹不休,商户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炸街”……日常生活中,市民经常遭遇噪音困扰。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面对噪声扰民,市民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6月16日,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王倩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市民有约,对《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读。

楼上制造噪音楼下安装震楼器

法官:维权手段要合法合理

来自武昌的张先生打来电话,他家住在5楼,由于楼层隔音不好,六楼有个4岁左右的小孩,孩子每到晚上十分皮,跑来跑去,十分吵人。张先生说自己多次和邻居沟通希望对方管一管孩子,夜晚不要太吵闹,但是对方无动于衷。他实在受不了,就买了一个震楼器,想让对方知难而退。哪知对方知道了,现在两家因为此事已经吵起来了,对方动不动对他家骂起来。为此,张先生不仅找过社区和物业反映,还尝试报警,但仍无果。现在楼上一家制造噪音声就更大了,导致他到夜晚很难入睡。

听完张先生的话,王倩首先提醒张先生在维权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采取违法的手段,建议双方不要激化邻里矛盾。按照新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小区业委会、社区、物业等多方均有权共同治理噪声污染。张先生也可拨打12369热线反映,请多方介入协调。另外,王倩建议张先生与邻居之间再进行协商,邻里之间有一定相互容忍义务,但对方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或降低噪声产生,减少对张先生一家生活的干扰,比如可以放置隔音垫等。

张先生表示,自己已经找过多个部门,但对方态度丝毫没有改变,万不得已双方只好法庭相见,自己如果要维权,应该注意收集哪些方面证据,是否需要购买仪器测试声音。

对此,王倩表示,如果张先生要走诉讼途径,首先要确定噪声来源即确定侵权人,可以自行购买相关仪器进行测量,但如果进入诉讼阶段,对方对其单方检测有异议也可申请法院重新委托鉴定噪声是否违反国家标准。王倩进一步补充道,对簿公堂双方矛盾只会越来越大,如果对方确实对张先生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张先生可以通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鉴于双方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关系还是要维护,建议协调沟通为主。

对于邻里之间的噪音纠纷,来自江岸区的王先生也反映了类似的问题。他所在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楼下是一位60岁的老人,经常说听到楼上有咚咚的声音,自己家就住在老人在楼上。尽管自己家里有小孩,但也不会发出这种声音。曾经请老人上楼查看过,虽然没有检查出什么,但老人回去后还是反映经常听到这类声音,而且表示自己因为神经衰弱,对声音很敏感,现在因为这个噪声搞得她精神更加衰弱,难以入睡,看病花了不少钱,要王先生赔偿。

王先生表示,他所在的小区是老旧小区,既没有物业也没有业委会,他不想让老人再继续骚扰自己,但实在没有好办法,报警的话怕引起老人情绪激动,现在十分为难。王倩表示,由于王先生所在小区是老旧小区,楼板之间隔音效果可能较差,老人听到的声音有可能是其他楼层带来的,建议王先生与社区沟通,如果老人再反映听到类似声音,可邀请社区人员带着老人一同到王先生家中查看,消除老人的疑虑。

ktv建在居民楼下夜里歌声吵人

法官:KTV不应建在居民区

77岁的胡爹爹来电,称楼上搞手机壳制作加工,白天作业,到了晚上10点多钟仍在加工,发出敲打的噪音,导致他无法在卧室入睡,只好睡到沙发上。他报过警,向市长热线反映,均无果,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三年,天天在对方制造的噪音中生活,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工作,自己实在没办法了,想依靠法律途径不知道能解决问题。

王倩安慰了老人,她表示通过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充分的证据。首先要确定噪音来源,可以请专业机构前来检测,楼上制造的噪音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明确是否构成侵权,再考虑是否向法院起诉。她建议老人可以先拨打12369热线反映,请相关部门前来查看。

家住汉江区的李先生打来电话反映,他家楼层为商住一体楼,紧邻居民楼的一层被出租给了一家企业,企业将其改造成为了KTV,已经有一年了。他家正好是KTV上面,每到夜晚楼下KTV十分热闹,他有时候感觉到楼有震动。李先生说也不知道是自己太敏感还是怎么样,他觉得是KTV带来的。李先生曾经找KTV理论,KTV说表示他们做过隔音处理,不可能传到楼上,而且还有隔层。但是李先生仍然不解,KTV是否应该建在居民楼下,对方产生的噪声是不是应该有人管,他向物业等管理方投诉仍无果,KTV依旧我行我素。

王倩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像KTV这种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在居民住宅楼内(含商住两用楼),且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建议议李先生直接拨打12369热线反映。

邻居抢工期不按时装修制造噪音

法官:相关部门可对其行政处罚

家住武昌的方女士打来电话,反映楼上邻居装修声音过大,就像发地震一样,午睡被他们吓醒。方女士表示,曾多次提醒对方不要在休息时间施工,但对方口头答应得好,没过一会儿又开工。跟物业反映过后,对方只能管一阵子。方女士表示,对方表示因为要赶工程进度,所以抢工期施工,并表示装修有噪声不可避免,希望方女士作为邻居能够体谅。对此,方女士很不满。

听了方女士的话,王倩表示按照规定,装修必须在规定在时间内进行,且在开始装修前需要与物业签订协议。方女士补充到对于楼上不按规定时间进行装修,物业也曾来过进行劝告但效果甚微。王倩说,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对住宅楼室内装修活动有明确规定,应当按照规定限定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如违反上述规定,经相关部门说服教育,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建议方女士可拨打12369环保热线向相关部门反映。

市民赵先生来电反映,楼上邻居未将空调的室外机放到小区统一规划的位置,而是安装到他家房顶上方,现在邻居一家一开空调,他们家被吵得受不了。让邻居换位置,对方也不听,现在尤其孩子还要学习。对此,物业表示只能劝说没有强制管理权。

王倩表示,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强调社会共治,赋予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劝阻、调解的权力,赵先生可向物业公司等反映,要求协商调解。如果邻居的行为严重干扰他人生活,赵先生也可以拨打110,公安机关对社会生活噪声有权进行治安管理处罚。王倩表示赵先生还可以选择民事诉讼途径,这还需确定对方是否构成侵权,即产生的噪声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