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宣传月活动,希望全民都能参与,一起反诈防诈。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令人深恶痛绝的犯罪类型。为了打击电信诈骗,帮助广大群众进行有效防范,有关部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特点,精心打造了“五大反诈利器”。这五大利器形成巨大的合力,为我们搭建起一道反诈防诈的防火墙,让你我都能远离电诈。那么,它们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样的温馨提示,不是来自民警或者是反诈志愿者,而是来自一个诈骗分子跟诈骗对象的对话。前段时间,一则“小姐姐把骗子聊到要自首”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
这条新闻,说的是今年3月18日重庆小力姑娘的反诈故事。那天,小力姑娘接到诈骗分子的电话,她不仅戳穿诈骗分子的骗术,还耐心地做起了劝返工作。
在小力姑娘的劝导下,诈骗分子表示会自首,最后还提醒小力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那么,这款在骗子心目中可以防骗的App有怎样的威力呢?
“国家反诈中心App”,是公安部于2021年3月15日正式推出的反诈利器,这款手机软件具有来电预警、一键举报、风险查询等功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拦截预警,就是说,只要大家安装了这款App,开启相关功能,就可以将诈骗电话等自动拦截。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 姜国利:国家反诈中心App就像手机的杀毒软件一样,能够有效拦截涉诈电话、短信、网址,同时进行预警提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发生,防止人民群众受骗。
也正因如此,这款被称为“反诈神器”的App,已成了骗子们的眼中钉,近期四川广安的蔡女士就被骗子威胁,让她卸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受骗者 蔡女士:我说这是派出所帮我下载的,我不能卸载,他说我是公安局的,我比派出所要大些,他说你必须给我卸载。
因为听信了骗子的说辞,蔡女士卸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还来到银行准备转账,幸好民警及时赶到。
“国家反诈中心App”已经是公众反诈防诈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没有安装的话,遭遇诈骗的可能性就更大。而工信部主推的“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则是第二道防线。
前段时间,重庆小力之所以能把远在国外的骗子聊到要回国自首,是因为她在接到诈骗电话的同时就收到了12381的闪信霸屏预警,让她有了防备。
小力:12381这个短信(闪信霸屏),就是一个比较超前的预警作用,诈骗电话来的时候,它先提醒我这个电话是涉嫌诈骗,让我谨慎小心。要操作了这个短信,才能接这个电话。
由于收到了诈骗预警,小力本不打算理会这个电话,但是电话仍不停打来,她选择了接听。据小力介绍,就在她与骗子通话的过程中,还收到了来自12381的三次短信预警。
小力:通话的过程中就有短信,我就会点进去看,就是一边和骗子通话,一边在看反诈短信。
国家反诈中心根据受害人被骗的可能性和被骗的紧急程度,把受害人分为高、中、低三个预警群体,不同等级,会采取不同方式进行预警劝阻。对于低危受骗者,12381会以闪信霸屏和短信的方式进行实时预警劝阻。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自去年上线以来,累计已成功发送预警信息1.82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 隋静:我们在给受话的用户推送预警短信的同时,还给他的亲情号码也同步发送预警短信,他亲友之间也可以进行一个互相提醒,最大限度起到预警劝阻的作用。
记者从国家反诈中心了解到,每天要从这里向全国各地发出50多万条电信网络诈骗的预警线索和指令。其中,针对中危的线索指令,也就是“中危的受害人”,公安机关会通过“96110”来联系。前不久,北京警方劝阻时发现,诈骗分子还威胁老人“不要接96110”的电话。
受骗者:这帮人是不是骗子?他(诈骗分子)还不让我接电话,他说你要接到96110的电话,千万别接。
那么,这号码为什么让骗子这么怕?原来,这是国家推出的第三个“反诈利器”。
96110全国预警劝阻专线,自2019年11月8日由公安部主推后,目前已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公安机关开通。它的核心功能是——劝阻预警。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 姜国利:96110这个电话一定要接,根据大数据研判出的线索,我们会针对易受骗的高风险群体,特别是有些群众正在和骗子进行联系的这种紧急情况,我们会用96110进行电话劝阻。
如果受骗者电话打不通时,反诈民警还会想办法用96110的电话专线联系该受骗者的家人。
这砸车窗的事是发生在湖北当阳停车场的一幕。
4月17日,公安机关通过预警系统发现,当阳余女士疑似被骗,于是民警通过96110劝阻专线给她打电话,但坐在车里的余女士一直在与诈骗分子通话,联系不上。情急之下,民警就通过户籍信息用96110专线联系了她的丈夫陈先生。
余女士丈夫 陈先生:96110说你爱人可能在遭遇诈骗,你在不在她的身边,如果不在的话尽快找到她。
随后陈先生通过行车记录找到了停车场的妻子。这个时候,余女士还准备把车开出停车场,面对拽着车门的丈夫和跟跑在后的儿子,她死活不开门,陈先生只好报警。
余女士丈夫 陈先生:我喊她开门,我儿子喊她开门的时候,她都在车里面,一直不开门,一直在接一个电话,一直在反复翻她的银行记录,我就报警了。
警察赶到现场后,竭力呼喊制止,但劝阻无效。就在余女士准备输入支付密码时,她的丈夫果断敲碎车窗抢过了手机。
余女士丈夫 陈先生:破窗把手机给她拿出来,才断掉诈骗电话的,多亏96110及时给我打了这个电话,我才知道我的妻子正在面临电信诈骗,我就赶紧找到她。
受骗者 余女士:后怕,多亏我们当阳警方当时来得比较及时,阻止了这个事情的发生,要不然我的钱全部被骗子骗走了。
全民反诈,需要全家总动员。对于一些连家人也联系不上或者电话里根本劝不住的受骗者,也就是警方关心的 “高危受骗者”。针对这些人,民警还会上门劝阻,但这并非易事。
4月30日,广州越秀警方接到周女士有可能被骗的预警后,马上通过96110联系周女士和家人,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民警找到周女士的家。
周女士的丈夫也已经被“深度洗脑”,周女士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直与骗子通话,拒绝与民警见面。警方经过几番劝阻说服,老两口才醒悟了过来。
周女士丈夫:现在我把钱已经按他(诈骗分子)的要求,已经把钱(准备好了)。
原来,老人家已经将所有的存款共五百多万元归集到同一张银行卡内,并开通了手机银行等业务准备转账。警方随即采取了措施,对老人的账户进行冻结。这件事对周女士一家教训深刻,他们主动学习起了反诈知识。
周女士丈夫:我已经看了几个节目了,好几个节目警方都做得不错,警方都帮到了(大家)。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 姜国利:我们通过96110的预警劝阻电话,每天要向人民群众拨30万次左右,准确率达到76%。也就是说,有76%的人民群众正在和这些诈骗分子进行联系,我们进行了有效、及时劝阻。
电话卡和银行卡,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必备工具,为了让诈骗分子无卡可用,近年来,公安部等部门持续进行“断卡”行动。其中,可以断掉电话卡的一大利器就是“一证通查”服务。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查询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 隋静:我们在配合反诈过程中,发现诈骗分子手里会囤大量新电话卡,作为库存卡,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的卡,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提供一个服务,让每个用户都有条件能查到自己有没有被不知情办卡。
有了“一证通查”,公众只需要使用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即可通过“国务院客户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运营商营业厅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查询本人名下持卡数,并及时掌握和清理,从去年9月至今,已有5852万人参与到了反诈工作中。
与此同时,断掉骗子手中的银行卡也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手段。为此,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由中国银联会同各大商业银行一起打造了云闪付App“一键查卡”服务,这是反诈的又一个利器。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服务去年12月上线,至今已经吸引了100多万人参与使用,正在形成反诈防诈的又一道屏障。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 翁泉:很多犯罪分子利用或者冒用他人银行卡来做犯罪资金转移,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在云闪付App里推出了一键查卡服务,公众能够便利地查询到名下的银行卡,如果不用的银行卡(睡眠卡),建议大家及时去做注销。
“五大反诈利器”个个都是反诈神器,它们从多角度共同构筑了反诈防诈“防火墙”,为公众编织了安全网。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 姜国利:我们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形态,从各个维度设计了预警反制的五大利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发生,尽可能让人民群众少受骗,不被骗。
当前,在反诈防诈工作中,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了。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关部门统计,一年来已向6178万人发出了针对性预警劝阻,有效避免了上当受骗。但是,仍需再三提醒大家:无论骗术怎么变,以不转账应万变。如今,在全警反诈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工作新格局,尽快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的反诈工作体系,最终实现天下无诈。
制片人丨李作诗
主编丨刘宁
编辑丨雷小鸽
摄像丨潘明
责编丨刘小萍 时瑶
剪辑丨赵云龙 任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