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驻香港部队面对“一国两制”环境,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把对党的无比忠诚转化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用实际行动锻造了新时代“坚定举旗铸魂的香江卫士”。
坚定举旗铸魂 铁甲先锋卫香江
前不久,在香港新围军营举行的年度狙击手比武大赛上,驻香港部队某旅各单位的“神枪手”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今年“枪王”称号的竟然是一位刚满20岁的女兵。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战士 尤乔冉:刚来到集训队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但我是代表装步一连来参加比武的,我们连的连魂就是百发百中、威震敌胆。
战场不分男女,“百发百中、威震敌胆”是刻在装步一连每个人骨子里的魂。装步一连诞生于1927年秋收起义,是人民军队“支部建在连上”最早的连队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黄土岭围歼战中,一炮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被授予“黄土岭功臣炮连”称号。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指导员 刘君:从井冈山到狮子山,从黄土岭到香江畔,党叫去哪就去哪、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这是我们连队能战善战的制胜密码。
铁心向党,这是流淌在每一代装步一连官兵血脉中的忠诚底色。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装步一连开启履行香港防务职责的崭新篇章。在“一国两制”环境下驻防,“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成了连队的不变课题。
驻香港部队某旅教导员 葛勇:在装步一连,班子调整先交“传统班”,以老带新逐面锦旗交接荣誉、逐件文物交接来历、逐个本子交接连史;干部到任先过“传统关”,解说荣誉室、上好传统课、熟知连史册;党员发展先注“传统魂”,每季度都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重温连史、感悟连魂,为的就是将忠诚因子注入灵魂、融入血脉。
25年过去,当年英军在营区内留下的“礼拜室”,早已变作连队开展学习教育的课室,“传承红色基因,争当英雄传人”的铮铮誓言,如今成为装步一连催征向前的号角强音。2017年6月30日,习主席视察检阅驻香港部队,装步一连作为首个方阵,光荣接受检阅。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指导员 刘君:可以说连队每一名官兵都受到极大的鼓舞。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枕戈待旦、常备不懈,为的就是要锻造成“四铁”过硬部队,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挥“定海神针”作用。
专攻精练 不断提升履行防务能力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从秋收起义的战火硝烟中走来,历经三湾改编,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屡建奇功。进驻香港25年来,装步一连传承红色血脉,不断提升战斗力水平。
沈文庚是装步一连驾驶班班长,每个准备上任的步战车驾驶员,都得先过他这关。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战士 沈文庚:训练上我不太好讲话,虽然大纲规定限制路驾驶宽4米,但香港道路比较狭窄,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就得紧贴实战,严于大纲、高于大纲,必须得卡着3.5米练。
严格,是为了以更高标准履行防务职责。对新时代的一连人来说,练就过硬本领是最好的传承。今年初,连队列装新型主战装备,面对训练骨干短缺、配套教材缺乏等现实问题,连队党支部决定成立支委“示范班”,由党员骨干带头白天逐个部件“摸底数”,晚上对照资料钻研技战术性能。短短2个月内,他们就搜集整理训练数据120多项,梳理汇编操作手册3套。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连长 范景森:那段时间压力还是很大的,上级把这么好的装备配发给我们连,等就意味着不作为,慢就意味着要落后。这个时候党员必须要站出来带头干,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一连都有能力履行好防务职责,展示好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官兵常讲“装步一连,横竖都得是一”,凭着这股困难面前党员带头敢冲锋,任务面前不讲条件夺第一的血性胆气,连队履破纪录、屡创佳绩。今年5月,旅里组织实兵实弹综合演练,装步一连又一次在实弹射击课目中,打出了全部命中目标的好成绩。
驻香港部队某旅政委 胡建斌:装备变、战法变,战斗编程也变了,但装步一连铁心向党的信仰不变,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决心不变。党旗引领战旗,新时代的功臣炮连一定会将铁甲磨砺得更加坚锐,努力锻造成为忠诚有为的香江卫士。
出场就震撼 亮相即精彩
上车练打仗,下车训仪仗。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是一支同时担负装甲和仪仗任务的新型力量,在宣示主权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任务。在这个平均年龄23周岁的连队里,官兵们奋力拼搏,打造出“出场就震撼、亮相即精彩”的仪仗品牌,谱写了一曲别样的青春之歌。
总台记者 周详: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驻香港部队装步一连的官兵们正在加紧训练枪械团体操,为下一步枪操表演做好准备,向香港市民展示驻香港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风采。
仪仗队升旗手谢明志出生于1997年,他的生日与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仅相差了20天,对于他来说,完成这项任务有着更特别的意义。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战士 谢明志:参加这项任务很自豪,像是一份生日礼物。但更重要的是,作为驻香港部队仪仗兵,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所以无论是阅兵式、分列式还是枪械团体操,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拿出一流标准。
迎着光1分钟不眨眼,端腿10分钟不晃动,军姿3小时不变形,这些都是仪仗队员的“标配”。作为女子仪仗兵,藏族姑娘达瓦卓玛刚参加仪仗训练的时候,两个月就踢坏一双鞋,一年时间5双靴子全部报废。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战士 达瓦卓玛:我们女兵在力量方面还是比较偏弱,比如说拍枪、摆臂、正步砸地,要想跟男兵达到一样的标准,我们必须得加练。
驻香港部队某旅营长 安子光:质是量的累积,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驻港仪仗兵,必须千锤百炼。
装步一连每年的仪仗司礼任务非常饱满,军营开放、展览中心运行、中区军用码头升旗等等,每一次大项活动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去年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选调进港的赵鑫华,对在香港执行仪仗任务有着很深的感触。
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战士 赵鑫华:在北京天安门升旗,我觉得是至高荣誉,而在香港中环升旗,更多了一份特殊使命。无论在哪里,我们代表的都是国家形象、主权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