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非遗“守”艺人丨传统手艺沂蒙面塑变身“国风手办”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2 17:26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以面粉为主料,融入不同颜色,经双手捏制而成的不同形象,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

在山东临沂,非遗项目沂蒙面塑的传承人韩红元,最近正在塑造一组人物面塑。小小一团面,几经揉捏,几笔勾画,顷刻之间,形态逼真的航天员形象,从指间跃然而出。

沂蒙面塑传承人 韩红元:面塑,被誉为咱们中国的雕塑,那么在做的时候,也要讲究,比方说我们做人物的三庭五眼定位法,身高有七个半头,这是立七坐五盘三半等等这些技法,技法中,包含着捏,揉搓,链珠等等。

韩红元是沂蒙面塑第四代传承人,虽然还是一名“90后”,却已是拥有十余年经验的“老师傅”,在他的记忆中,他与这些面团的缘分,还能追溯到更久远的时间。

不甘心老手艺的日渐没落,韩红元想用新思维传承老手艺。在他翻飞的手指之下,衣袂翩翩的飞天仕女、憨态可掬的福禄虎娃、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救死扶伤的沂蒙红嫂……一件件作品栩栩如生,人物造型甚至鬓角眉边,带着细节、带着个性。一些年轻人喜欢他的作品,形容他的面塑是“国风手办”。

沂蒙面塑传承人 韩红元:面塑本身就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手艺,我们在题材的选择上,选择最多的都是古典的一些文学作品和中国神话的一些人物。但是现在,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去做一些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比如沂蒙精神,航天精神,乡村振兴之类的文创产品,因为时代在进步,我们的非遗技艺,也要守正创新,不断进步。

作为一位省级非遗传承人,如今,面塑技艺对于韩红元来说不仅仅是爱好,更是一份责任,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除了在工作室里创作作品,他还在临沂多所学校开设了面塑课程,让传统手艺走到学生中间。

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拓宽了路径,韩红元也借助这股东风,开始着手注册品牌,并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直播,给更多人分享面塑艺术的魅力。

沂蒙面塑传承人 韩红元:通过直播能让更多人去知道我们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我们现在也研发了一些面塑的材料包,还有教程工具等等,也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来进行购买,让更多的人能够去真正了解我们中国的非遗技艺,让它更好地去传播。

(总台央视记者 曹岩 邵舒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