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失明竟是颅内藏“鸭蛋”?两次手术助她康复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6-09 14:04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9日讯(通讯员陈有为 唐艳)头晕恶心、单眼失明意外查出颅内暗藏鸭蛋大小的脑垂体瘤。6月8日,术后一年的孝感林女士(化名)回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复查,康复良好,且两次手术共减免2万元。据悉,协和医院为符合减免条件的患者申请“中国脑垂体救助计划项目”,目前已累计资助31名患者。

姜晓兵教授为患者复查。

去年5月,54岁的林女士发现左眼视力越来越模糊,近乎失明,下地干活时常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下肢乏力的不适症状。当地医院确诊为脑垂体瘤,并建议她到协和医院就诊。

去年6月初,林女士入住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经头部磁共振提示“垂体瘤并出血”,肿瘤约为4.9×5.3×6.2cm,如一颗鸭蛋大小。对于狭窄的颅内空间来说,这颗肿瘤宛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危及生命。

巨大的垂体瘤和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压迫视觉神经,如果直接开颅,创伤很大,手术难度也会增加,患者恢复也慢,可是单独经内镜手术又不能将肿瘤切除干净。经过学科团队详细分析和计划,神经外科姜晓兵主任决定先经鼻内镜切除部分肿瘤,以减轻压迫症状,解除脑疝,后期再通过开颅手术及伽马刀切除残余肿瘤。这样既能减轻对患者的伤害,尽量降低手术风险,又能在最大限度上切除肿瘤,挽救患者生命。

姜晓兵教授为患者实施垂体瘤手术。

林女士家庭经济困难,丈夫患有帕金森,需常年吃药且没有劳动能力。于是,协和神经外科为她申请到“中国脑垂体救助计划项目”。去年6月,林女士先后完成了两次手术,手术共减免了2万元。

与林女士相似,本期申请项目受助的其余3名垂体瘤患者,也减免了部分手术费用。

康复患者群体为姜晓兵教授团队赠送锦旗。

姜晓兵介绍,垂体瘤是一种良性的颅内内分泌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好发于20至50岁的年轻人群。功能性垂体腺瘤不仅影响内分泌,还容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人体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姜晓兵主任讲解垂体瘤。

近年,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联合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加入“中国脑垂体救助计划项目”,成为中南地区唯一一家资助中心,该项目于去年4月份开始接受贫困垂体瘤患者的资助申请,为期三年。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就诊医院所在省或自治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垂体瘤患者,在协和医院救治均可申请该项资助,审核通过后,资助金额在5000~20000元,目前共资助垂体瘤患者31名。

据了解,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目前已开设颅脑肿瘤、颅底内镜、神经重症、脊柱脊髓、脑血管病、立体定向伽马刀、颅脑外伤、功能神外、小儿神外九大亚专科,是全国为数不多亚专科最齐全的神经外科之一,每年开展垂体瘤经鼻内镜手术500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