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武创院:助力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长江日报 2022-06-09 07:10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因聚而变,惟创则新。

“诞生”即肩负重任。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高能级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肩负着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大使命,奋力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强化驱动力。

“起航”即开新局。致力于建设以需求为导向、运行体制灵活高效、研发转化体系健全、对接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正全力打造一个集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创业投资、技术孵化与成果转化、吸引与集聚人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今年3月,十四届市委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创院建设方案》《关于支持武创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4月初,武汉市出台“支持武创院高质量发展十条”。

4月13日,武创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速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加快打造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新征程中,武创院正式扬帆起航。

一步一个脚印,一次又一次的创新。

改变正在发生,武创院频频点亮科技创新的高光时刻……

探路径。武创院正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路径。由政府举办,但没有编制、没有级别,面向全球遴选高端人才,形成创新、创业、创富良好生态,为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贡献力量。

搭平台。武创院聚集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各方资源,致力于做创新要素集成者,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通道,营造“热带雨林式”最优创新生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求突破。作为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做“政府不能做、高校不去做、市场不愿做、企业想做却又做不了的,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要成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开拓者,打造武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特区”。

“武创院作为综合性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整合政府、高校院所及社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一定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舒红兵表示。

■ 搭平台

聚全球资源架科创“桥梁”

“武创院要通过链接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聚合、引导、撬动作用,激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裂变效应。”武创院相关负责人谈道。

武创院光电研究所、武创院生命科学工具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所,武创院-联影智融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武创院-远大医药工艺安全研究创新中心等企业创新中心,武创院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武创院中科产业育成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武创院大湾区产融联合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中心……近期,多家机构在武创院挂牌入驻。

围绕重点领域方向,武创院建立起由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分院等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依托专业研究所等平台,开展应用研发、人才聚集、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

“我们将打造集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知识产权融资和技术转移中介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据悉,武创院在整合本地优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引入国内顶尖的专业团队,联合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等知识产权领域“国家队”,建设武创院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专利分析评议、高价值专利培育、无形资产评估评价、专利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业务。

“作为一个综合性创新中心,武创院搭建的不仅是高校院所、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更能将国内乃至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整合起来。”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林波谈道。

内联外引、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武创院通过链接资源,搭起一座座科创桥梁。

5月,武创院分别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产业化项目,共同助力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发展。

在抗体药物领域,武创院将华中科技大学科学家团队、爱博泰克以及武汉天勤生物公司等多方力量紧密结合起来,从外部引入院士团队,共同打造高规格的纳米抗体创新中心。“通过与武创院的合作,将一起做大、做强、完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人才、整合上下游资源,吸引更多原创新药项目落地武汉,为更多武汉创新药研发机构提供支持。”天勤生物公司董事长任习东认为,武汉有着丰沃的创新创业土壤,但缺少一个有效的链接,“武创院是政府的经纪人,也是企业的经纪人,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加力、加速的作用”。

既链接资本资源,又链接人才、技术资源。武创院将与武汉市国资委联合成立武汉市国资国企产业创新联盟,“国企发布技术和产品需求,武创院帮忙找人才、找技术、找产品,搭建国企与民企协同创新的桥梁,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微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型创新创业生态。”据悉,该联盟将打造全域开放式创新集聚网络,构建市域首个国资国企的“研究+服务+投资”创新资源平台,并发挥拓展产业链延伸,深化产业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综合项目信息库等功能。

■ 创机制

拆除“篱笆墙” 突破性打造“科创特区”

“武创院的使命之一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创新创业创富的最优生态,建设成武汉乃至全国创新特区中的特区。”谈及政府建立武创院的初心,该负责人道出自己的感受:“不是增加一个科研或投资机构,而是要布局在现有创新体系的缺位中,能够打通科技和产业间通道,在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承载全新使命定位的综合集成平台。”

武创院由政府举办,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为此,武创院成立武创院投资公司,打造“银行+担保+保险+科技中介+创投”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立包括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租赁的多样化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在推动武创院高水平建设和发展上,武汉市委市政府给予了超越常规的全力支持,出台了“支持武创院高质量发展十条“,(以下简称“武创院十条”),涵盖了一系列突破性高的支持举措。

武创院将创新投资机制,一改传统的“锦上添花式”后期投资模式为“雪中送炭式”前期投资。建立以“项目经理制”为核心的研发及成果转化运行管理机制、管理团队跟投机制,进行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创新孵化机制,建立以直接股权投资及基金合作为主的投资模式,投资武创院及各专业研究所衍生孵化项目,并联合金融机构加大对孵化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为孵化企业贷款提供风险补偿。

此外,武创院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与高校院所及创新型企业建立人才互聘互认机制,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产业领军人才,打造国内顶尖的研发、投资、转化服务人才队伍。

“我们看好与武创院的发展,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它的创新型的体制机制。”大中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陆炳同谈道,创新研发需要建立一个市场化标准,他从武创院身上看到了武汉拆除科技成果转化“篱笆墙”的决心与干劲。

■ 补链条

瞄准产业空缺 抢占创新发展新赛道

“武创院要瞄准产业链的空白环节、缺失环节,做产业链的补缺者,哪里有空白,哪里就有武创院的身影。”谈及目标,武创院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

瞄准武汉芯片设计较弱的短板,武创院正积极联合北京中关芯园公司、湖北江城实验室,共同搭建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EDA工具及IP设计服务平台,为集成电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快速提供覆盖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代工制造、设备及材料应用验证等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

瞄准全国车地通信无线传输加密空白,武创院正积极联合北京中创为量子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中国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推动量子科技在轨道交通领域深入应用,在轨道交通行业打造全国试点示范。“四方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开展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应用场景研究、系统方案设计、系列产品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作。”北京中创为量子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方红表示,立足武汉,面向全国,将共同打造产业平台(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构建产业生态,向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智慧城市等多领域延伸发展。

瞄准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检测评估这一关键环节的缺口,武创院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进建设工业互联网检测评估中心(中部),打造集测试认证、应用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检测评估能力,加速助推产业应用与新技术融合发展,打造武汉数字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 “蓄水池”

聚集全国及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围绕“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高效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建设目标,武创院聚焦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最难一公里”,致力于畅通各类创新要素流通渠道,通过打造人才、技术、资本“蓄水池”,加快形成集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强大磁场,助力武汉将科教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两个月内,来自大湾区的大中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陆炳同带着一批优秀企业家、科学家三次来武汉,先后与20多家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与武创院开展产融联合创新,重点聚焦武汉生物科技方向。”陆炳同说,未来,我们将作为武汉与大湾区之间的桥梁,为武汉引进大批优秀人才、投资企业,围绕产业和金融这两大领域,引进最优质的金融平台,为武汉企业IPO之路提供财税、法律、人才、资源和资金的一站式整体服务。

这只是武创院以区域重点产业需求为牵引,集聚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力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的高端创新资源向武汉汇集的一个剪影。

武创院正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奋力绘就一张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武汉蓝图。

“之前两次来武创院的学习交流,被这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深深吸引。”国际斑马鱼研究专家温晓燕博士专注斑马鱼新药研发15余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创立全球领先的“斑马鱼新药研发中心”和斑马鱼全自动高通量筛选平台,研发出数个针对重大疾病的新药。温晓燕说,将联合武创院打造国际一流的“武汉斑马鱼精准医疗研究中心”,解决斑马鱼精准医疗及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问题,填补国内空白,开发药物新靶点及一流创新药。

“以人才、技术、资金聚合形成合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赋能武汉打造965现代产业集群,武创院跑出了‘加速度’。”光电工研院总经理韩道谈道。

“恰逢其时、值得信赖、任重道远、大有建树,我们将提供股权管理、挂牌上市、投资融资、综合赋能等全面服务。”谈及入驻武创院的合作,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龚波直言很期待。

据悉,武创院已与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合作,还将联合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一批科技金融机构,进一步打造资本“蓄水池”。

龚波说,未来,双方将合作共建“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光谷服务基地”,为武创院孵化企业和光谷科创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投资融资、转板上市培育、顾问咨询培训等综合金融服务。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加快集聚高端人才,打造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城市,武汉正加速构筑聚集全球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创富高地。

近期,武创院发布招聘公告,本部和武创院投资有限公司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未来,武创院将吸引集聚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新建和加盟一批专业研究所、企业创新中心、小试中试平台等机构,投资转化一批高价值创新成果,孵化育成一批高科技上市企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统筹: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撰文:朱佳琦 贺亮 陈洁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