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一废弃矿坑成网红景点,村委会负责人却有些发愁……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6-06 15:07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6日讯(记者尹勤兵)最近,有网友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蔡甸侏儒街有一处废弃矿坑吸引不少网友来打卡——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蓝色,石头和崖壁在湖水的映衬下,野趣盎然。

废弃矿坑不是旅游景点,水深有四五十米。长江日报记者尹勤兵 摄

长江日报记者前往探访发现,美景引来不少市民慕名前来,当地村委会负责人却有些发愁:该处不是旅游景点,水深有四五十米,村里已派人白天巡逻并劝导上山游客,但仍担心有人误入,带来安全隐患。蔡甸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制订了整治利用总体规划,有意将该处打造成特色矿山郊野公园。

废弃矿坑成网红打卡点,引市民慕名而来

废弃矿坑成网红打卡点。长江日报记者尹勤兵 摄

5日中午,记者现场看到,蔡甸侏儒街道中湾村通往军山矿山的崎岖山道上,不时出现身穿各种户外运动服、背着大包小包的游客。透过路边栅栏欣赏美景,不时有人一边发出“真美”的惊呼,一边掏出手机拍照。

“我们是慕名而来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背着摄影器材的男子告诉记者,从朋友那听说,蔡甸这里有一处美景,他专门约了朋友趁过节来看。

记者站在矿山距离水面约五六十米的制高点俯视,一汪清澈的湖水,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蓝色。

下到陡峭的峡谷底部,湖水清澈见底,一阵山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记者注意到,虽然矿坑四周生长的植物并不茂盛,但裸露的石头和崖壁在湖水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野趣。

“一处废弃的矿山也能拍出海岛大片的感觉……”记者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相关照片和视频受到网友推崇。

村委会负责人:希望大家三五年后再来

对于矿坑的走红,附近居民直言“没想到”。“我16岁就在山上采石头,从来没觉得这里美过,没想到今年这里成了网红地……”中湾村鲍湾三组59岁村民郑金祥感慨,以前,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开采青石烧石灰的窑;20世纪90年代,该处改为出产建筑碎石;2014年后,采石场被关停,该处闲置至今。

“这里生产的大青石曾经是蔡甸水泥厂的生产原料,出产的碎石头被运到全市各地。”村民李艳平自豪地告诉记者,1985年,丈夫在山上打石头,她还送过饭。现在,每天晚饭后,她就约人一起来矿坑边乘凉吹风。

“今年2月份,有人将拍摄的照片、视频发在网上,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打卡。”中湾村村委会主任郑大军告诉记者,该处矿坑形成的湖水最深处四五十米,主要是由雨水和地下渗水构成,湖面大约2000亩。

郑大军说,由于矿坑边沿都是峭壁,距离湖面有几十米深的落差,四周又没有遮挡,存在安全隐患。出于安全考虑,半年前,侏儒街派人在四周装了栅栏。2个月前,又对局部进行加固。

“这里不是旅游景点,希望大家不要来玩!”郑大军表示,为了防止出事,村里已派人白天巡逻,并在路口劝导上山游客,防止误入。“希望大家再等三五年,等矿坑进行生态修复以后再来游玩。”

区文旅部门:有意打造特色矿山郊野公园

蔡甸区文旅局负责人透露,目前,蔡甸区已制订了军山矿山整治利用总体规划,有意将此打造成特色矿山郊野公园,通过矿山利用与绿色开发融合,释放废弃土地价值,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由市区城投公司投资进行生态修复。在此之前,希望游客不要下水,一方面是出于安全,另外也是保护水源需要。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根据规划,这里将遵循自然地貌多保留、采矿遗址多利用的原则,在进行矿坑整治后,结合生态、景观、地质价值最优区域,建设集矿山科普体验、运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郊野公园,凸显地质主题、矿山主题特色。同时,在进行边坡修复+景观绿化后,还将在该处打造地质文化主题村,设置诸如极限攀岩、高空滑索、房车基地、森林氧吧、极限运动基地和登山健身步道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