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楚天都市报 2022-06-02 07:39

秩序恢复正常 城市重现繁华

侬好,上海

6月1日起,上海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车流如织、商家迎客、户外休闲、街边咖啡……熟悉的大上海,回来了。新华社发

理发店顾客满座

街边小吃店还未开门就有顾客排队

外滩网红零食店重新开张

进入地铁站需扫场所码

地铁站入口安检严密

站内小店恢复营业

刚刚重启的上海地铁仍有些冷清

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

扫码看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赵德龙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赵德龙

6月1日零时,海关大楼响起洪亮的钟声,宣告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此时,距3月底上海发布浦东、浦西分区域静态管理,已经过去2个多月。

马路上,公共汽车、小汽车、共享单车有序运行;在地下,轨道列车呼啸往来;三大火车站列车班次有序增加,黄浦江过江轮渡复航准备就绪;商场、餐饮店、理发店顾客爆满,不少餐饮门店排起长队伍,有人戏称是“报复性消费”……

与此同时,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的50条措施已经出台,6万余名民警、辅警强化街面巡逻防控。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的大上海,终于重归繁华。

市民来到外滩庆祝

昨日凌晨零时整,上海刚刚全面重启,外滩和附近的延安路高架就出现拥堵,车辆排起长龙。路面上长串的刹车尾灯让人感慨,熟悉的上海正在归来。

上午8时许,极目新闻记者在外滩看到,观景平台上有不少散步和晨练的市民,他们几乎都戴着口罩。黄浦江上,零星的轮船鸣笛而过,有人凝视着奔流的江水出神。

一对中年夫妻告诉记者,他们是安徽人,住在黄浦区新天地附近。由于妻子还没来过外滩,趁着能出门了,他们便一起来看看。看着黄浦江对面薄雾笼罩的上海中心大厦,这位女子感叹道:“就像阳光驱散乌云,2个月来心中的郁闷正在逐渐消散。”

静态管理期间被困在浦东的货车司机王先生,也乘坐地铁来到外滩。自3月28日开始,他和同行们一直待在靠海的浦东港建路,他们的自救生活受到不少关注,也因此获得爱心人士的捐赠。在外滩,王先生开启直播,他想让那些关心他的人看到,他和上海都很好。

紧邻外滩的南京路步行街,因商圈内门店多未开门营业,来往人员不多。一家商业购物中心已于5月28日恢复营业,当时里面只有不到10家门店开门,商业品类也只有2种。到了昨日,更多品类品牌和餐饮企业纷纷恢复。购物中心负责人说:“这是我们复工复产的第二阶段。下一阶段将视情况逐步恢复到之前的正常营业状态。”

同事相见格外亲切

5月31日深夜11时许,浦西居民蓝婧(化名)专程骑着单车来到外滩,与市民们庆祝上海即将全面恢复正常秩序。“看到人就高兴。”蓝婧对记者说。当天,她和很多外地朋友通了电话,分享上海解封的好消息。

到了外滩,蓝婧停好单车。看到已有很多市民聚集在此,她十分激动。“感觉熟悉的外滩又回来了。我平时不常来这里,但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蓝婧说。很多市民拍照留念,大家碰面时,不管彼此是否相识,都会笑着问好。

随着零点钟声敲响,宣告上海正式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阶段,蓝婧跟着众人一起大喊:“解封啦!”

蓝婧在上海从事外贸行业。3月上海实行静态管理后,她便开始在家办公,除了工作,每天最操心的事就是线上买菜。“许多电商平台都显示运力不足。”蓝婧介绍。那段日子,她每天活跃在很多的团购群里,清晨6时便起床参加团购,为了抢菜有时会忙到深夜。

蓝婧的家离公司并不远,平时她都是骑单车上班。但昨日,她专程坐地铁去公司。“想感受一下往日的热闹。”蓝婧说。见到久违的同事们,她觉得格外亲切,也观察到很多人发生了变化。“好多同事隔离在家期间,一直坚持锻炼,有几位同事已经练出了腹肌。但我只是跳了几回毽子操,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还好我做饭手艺一般,没有长胖。”蓝婧笑道。

午饭时,蓝婧和同事们点了烤鸭,算是庆祝。

小吃店外排起长队

昨日上午,位于徐汇区徐家汇商圈的天钥桥路更加热闹。这条知名的美食街上,五芳斋点心、广式熟食、五道酱鹅……几乎每家开门营业的小吃店门外都排起长队,网友们戏称为“报复性消费”。

由于进店需要扫场所码,五芳斋点心的店员耐心教排队顾客如何扫码。店员介绍,马上就是端午节,店里准备了各种口味的粽子。

一家广式熟食窗口外排着数十人的长队,窗口内的工作台上摆满卤鸭、烤鸭等熟食。前来购买的婆婆们说,她们非常想念该店的美食,得知昨日开门,她们便赶来消费。

记者注意到,多数餐饮店目前仍无法堂食,即便是到店点单,也需要扫场所码才能进入。

徐家汇一家商场由于上午10时才开门,顾客们排着长队等待进店购物。排在第一位的女士说,为了买到该商场二楼销售的铜锣烧,她上午8时许就赶来了。

对许多在家憋了2个多月的人来说,理发是恢复正常秩序后的“头”等大事,因此昨日最受欢迎的当属理发店。几乎所有开业的理发店都需要提前预约,不少店铺昨日预约满员。在天钥桥路一家理发店内,记者看到,顾客坐满了每一张理发椅。

一家品牌理发店在南京西路和打浦桥商圈均有门店。昨日下午3时许,工作人员介绍,2家门店6月1日、2日的订单都已约满,只能预约3日之后的订单。

徐汇区斜土路一家理发店店员称,由于预约人数太多,他们延长了营业时间,可昨日的订单还是约满了。

公交地铁基本恢复

作为对上海“动起来”的重要支持,全市的地面公交和地铁基本全部恢复正常运行。上海地铁发布消息称,全网20条线路,除虹桥火车站、虹桥2号航站楼、花桥等7座车站外,均恢复运行。

昨日上午,记者也体验了一把重启后的上海地铁。

出于防疫要求,目前乘坐上海公交、地铁,都需要扫场所码,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铁站口都有工作人员值守,提示乘客扫码入内。记者从开始扫码到显示结果花了4秒钟,之后顺利进站。

上海地铁提醒,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扫码、亮码的乘客,单独出行时,可使用纸质的离线“随申码”和本人身份证。

在南京东路地铁站,地铁2号线的行车间隔约为3分钟。与往日客流熙熙攘攘不同,站台上候车乘客不多,车厢内也有不少空座,显得有些冷清。不少网友拍下乘坐地铁的照片并发文:“久违了,上海地铁!”

一位女乘客乘坐地铁前往人民广场。她告诉记者,这是她2个多月来第一次出门,为的是与老朋友见面。在车厢内,她显得有些急切,不时走到车门边,看看列车到了哪一站。

一位中年男子乘坐地铁到常熟路站,他的工作单位在该站附近。他对记者说:“上海抗疫成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

难忘独特方舱经历

“很难再有机会和几千人共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昨日,核酸检测曾呈阳性的秦声说。他用视频和文字记录了他在方舱医院的许多故事,这将成为他一生难忘的回忆。

秦声住在上海市徐汇区。3月26日,他所在小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当天他就接到通知,他的检测结果异常。他知道自己中了招,因为前一天晚上,他去了多家超市购物。

“3月27日下午,我穿上‘大白’衣服上了大巴,晚上7时许到了浦东世博方舱医院。”秦声回忆。他到方舱时,里面还空空荡荡。他选择了靠边的一个床位,想着“这里人少,不会交叉感染”。

3月27日中午,秦声开始头痛,浑身发冷。医护人员每隔2个小时就会给他测量体温,又让他连续服用退烧药。到3月29日上午,他退烧了。

秦声说,后来方舱医院里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的症状不尽相同,有的发烧,有的咳嗽伴有咽喉疼痛,有的没有症状。

在方舱医院,秦声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他也承担起志愿者的工作,协助医护人员维持排队秩序、教老年人操作手机扫二维码、为病友们送盒饭等。

4月中旬离开方舱医院时,秦声喝了一罐啤酒,庆祝自己可以回家。“这罐啤酒是我从家里带来的,当时还带了3瓶可乐。”秦声说。对于此次“方舱之旅”,他会把它当成一次独特的人生经历好好珍藏。

湖北小伙扎根申城

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不少居民线上购物困难。一些外地的快递小哥,赶到上海援助。

26岁的梅凯林是湖北黄冈人,在武汉做厨师3年。今年3月,上海严峻的疫情让他想起2年前的武汉,他便辞了厨师工作,到上海做骑手。为此,他把网名改为“外卖界的彭于晏”。

在上海,梅凯林每天早晨7时许起床,吃过早餐、打开系统,他会发现已有很多订单等候。他会根据顾客需求的紧急程度以及地址的远近,判断送货的顺序,然后开始送货。“平均每天要接100多单,天天忙到晚上11点多钟。”梅凯林说。他运送物资最多的一次,电动车上挂了25单商品,就连后视镜上也挂着比较轻的袋子。

下班后,梅凯林会继续帮助别人。一次,一位女孩通过他的社交账号联系他,请他送一些食物,但由于当天他没有多余的物资配送,他便将自己做的饭送给了对方。他还接到一位外地女子的求助,给她在上海的年迈父亲送去蔬菜。

“帮助他人,我自己也受益很多。”昨日,梅凯林告诉记者。在上海奔波2个多月,他逐渐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感情。他已给3岁的儿子买好儿童节礼物,准备趁端午节回趟老家看望妻儿,之后返回上海继续打拼,并在这里扎下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