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现场入围作品部分创作者合影。
两地同时颁奖。
武汉微新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团队四部作品获奖。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伍洋 余国燕
小满已过端午将至,“飞燕”又归情系两岸。
5月26日,第八届“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在汉举行。该活动由省台办主办,湖北经济学院承办。
本次大赛以“今天·味道”为主题,通过两岸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举办,在湖北经济学院设主会场,台湾亚洲大学设分会场。
1
“为两岸文化交流尽绵薄之力”
音乐响起,光影夺目。
“祝愿两岸青年越飞越高,‘金飞燕’微电影大赛越办越好。”当晚,台湾微电影创作协会理事长张世熙通过视频致辞,引来掌声阵阵。
作为“金飞燕”大赛承办方之一,该协会一直积极为两岸电影爱好者搭建沟通交流桥梁。
据了解,本届大赛去年6月启动后,收到来自两岸100余所高校师生和社会微电影爱好者近500部参赛作品,并从中选出入围作品30部。
经两岸评委共同评审,最终大陆科幻短片《直到世界的尽头》斩获“金飞燕”奖,奖金1万元。
“台湾影片的表达方式更细腻,更善于通过朴实的镜头、动人的细节打动观众,这些都值得我和团队学习,希望能在赛后与台湾微电影、微视频爱好者有更深入交流。”本届“金飞燕”奖获得者、内蒙古赤峰学院大四学生张宗政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当晚,大陆作品《乌苏》、台湾作品《三颗马达》夺得“银飞燕”奖;大陆作品《发酵》、台湾作品《猫孩子》《给你,在最后》获得“铜飞燕”奖。
湖北经济学院台湾学生陈欣妤参演的微电影《信》获得最佳摄影奖。该影片通过来大陆读书的台湾籍大一新生的一封封信,牵出该女生与外婆的故事、外婆与大陆的故事。
“到大陆读书后,感受到的不仅有校园的美好,还有武汉这座城市特别的‘味道’,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为两岸文化交流尽绵薄之力。”陈欣妤说。
讲好两岸故事,凝聚“两岸一家亲”共识
2
“‘金飞燕’活动是两岸青年微电影爱好者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在目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大家还能以最热情的心参与此项盛事,弥足珍贵。”台湾世界新闻传播协会会长刘立汉说。
据了解,大赛每一届设置一个拍摄主题,每个主题设定,都聚焦中华文化精髓,引导两岸微电影爱好者通过微电影讲好两岸故事,凝聚“两岸一家亲”的共识。
每届大赛面向两岸征集近一年内创作的微电影,台湾重点面向高校学生征集。8年来,共征集作品6000余部,参加的两岸青年、专家学者7000余人。
每一届微电影高峰论坛,也会依据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设置一个研讨交流主题,邀请两岸微电影界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和交流发言。
“通过对微电影的创作交流和评奖,为青年学子搭建一个跨越海峡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两岸青年微电影实践创作的能力,促进了两岸微电影事业的发展,乃至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省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晚,湖北经济学院团队拍摄的乡村题材影片《发酵》获得“铜飞燕”奖。
“希望通过影片,向台湾朋友介绍大陆乡村振兴的成果,反映人民的质朴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该片创作团队成员沈冯骋说。
3
让“金飞燕”走进
台湾青年内心更深处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根与魂,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2014年,湖北开全国先河,举办“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暨高峰论坛。
据省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以“金飞燕”为品牌,借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境,寓意促进微电影在海峡两岸的应用和发展,盼望台湾“燕归来”。
省台办不断创新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活动形式,八届微电影大赛共征集台湾地区作品近1000部,参加的台湾师生700余人,超过100部台湾作品入围。
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届微电影微视频大赛,首次在台湾的大学设立分会场,两岸以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云上颁奖”。不少参赛和获奖作品,都真实反映疫情背景下,两岸人民的忘我奉献和个人的生命成长历程。
多年来,通过大赛,共吸引200余名台湾青年来鄂参访交流,很多台湾学生表示希望毕业以后能来湖北继续深造或就业创业。
“目前,我们已建立微电影评审专家库,其中10余位来自台湾。我们将继续创新微电影微视频大赛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让‘金飞燕’能够走进更多台湾高校,走进台湾年轻人的内心更深处。”省台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