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财经观察·粽业②丨从节令食品到日常消费 海南粽子寻求突围

海财经·证券导报 2022-06-01 19:34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马丽娜

“每年我们都会推出新口味,最后结合销售数据,筛选出市场接受度更高的粽子产品。”赵西施海南粽品牌负责人赵应琼最近特别忙,除了生产上严把质量关、销售上拓展渠道,她还特别关注创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应。

为满足市场用户新奇、有趣创意的消费心理需求,赵西施海南粽今年共推出了十余种口味粽,除了传统的海南黑猪肉粽,还包括斑斓咸蛋黄肉粽、和乐蟹粽、鲍鱼粽、鲜虾粽、黑猪腊肠粽、红豆咸蛋黄粽、紫米咸蛋黄肉粽、椰丝咸蛋黄肉粽,以及三色斑斓甜粽等。

北甜粽,南咸粽。作为南咸粽的典型代表,海南粽子近年在产业规模、行业标准、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不少有益探索。

为了让海南粽子企业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海南粽子从业者也积极寻求突围,让海南粽子不仅仅作为节庆食品,而是更多地端上人们的餐桌,变成日常消费。

海南定安黑猪咸蛋黄粽。受访者供图

不忘传统玩转创新,海南粽子“百花齐放”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粽子生产、销售的企业数量达9203家,其中在业、存续数量的企业达5804家。海南以拥有461家粽子相关企业数量排在全国第四位,前三位分别为广东、浙江和山东。

单单从企业数量上,就能感受到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定安县与粽子相关企业最多,达110家,占海南省总量的23.86%。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生产厂家除了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各家都在产品创新、食用体验上做足功夫。

海南定安粽子协会会长王沸健介绍,2021年海南定安共销售粽子3220万枚,货值4.83亿元。定安粽子协会内企业共推出6种口味粽,同时协会内研究小组将原本250g的传统咸蛋黄定安黑猪肉粽在保障配料比例、口味不变的前提下,改良出了150g的等比例小型粽,并在定安粽子行业进行推广。

在粽子个头改良方面,赵西施海南粽品牌推出了120g的甜粽。赵应琼认为,海南传统定安黑猪咸蛋黄粽子相对国内其他地域的粽子而言体量过大,这既是特色也是限制。

“虽然‘小体格’的粽子更能适应电商市场,受到年轻群体的接纳,但企业盲目改良传统粽子不易被常规消费者所接纳。消费者‘个头小了,就不保真材实料’的消费心理可能会让我们损失传统粽子的固定客源。”赵应琼说。

那大凉粽品牌创始人赵尚铮接受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企业目前已经研发出300多种口味的品牌粽子,能够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口感的需要。

除了企业自身发力,地方政府也通过美食节、推介会等形式,大力推介海南各地特色粽子,发展粽子产业。每到端午节前后,地方粽子推介会一场接着一场开,岛内的定安、儋州、万宁、屯昌、澄迈等地方特色粽子,悉数登场次第亮相,一时间百粽飘香。

海南定安粽子厂里工人正在赶制端午节期间消费者订单。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马丽娜 摄

能否突破节令食品天花板?

“粽子的销售期就在这两月,到端午节结束后基本收不到什么订单了。”赵西施海南粽品牌负责人赵应琼表示,粽子销售季节性显著,截至目前她已经发出了30多万枚粽子,平日的销量与这个数字没有可比性。

尽管相关企业粽子紧抓粽子的送礼属性,在产品品种和营销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也仍不能解决粽子生产消费不能贯穿全年的现状。

节庆食品的天花板,海南粽子能否打破?

不可否认,现在海南粽子消费场景正在逐渐增多,不再仅仅限于端午的餐桌上,而是走进加油站、便利店、咖啡厅等场所,非端午季节消费者也可以在早餐店、茶餐厅,吃上香喷喷的海南粽子。

其实,突破节庆食品限制,国内龙头企业和上市也在探索。A股上市公司里面桃李面包(603866)、三全食品(002216)、煌上煌(002695)、广州酒家(603043)、西安饮食(000721)以及元祖股份(603886)等都在“兼职”卖粽子。

龙头企业五芳斋、稻香村等除了线下门店售卖,电商渠道售卖粽子也变成常态化。

海南粽子爱好者吴先生认为,在突破时令食品限制方面,海南粽子具备一定的优势。首先海南粽子营养丰富、口感香醇,消费场景多样化,可当早餐、可充饥、可当点心喝下午茶;其次,通过多年市场培育,海南已形成较好的粽子消费习惯,日常生活中的粉汤店、便利店、交通枢纽等场所都普遍售卖。

基于产业基础和消费习惯,粽子能否变成老百姓的日常消费,探索出“海南版”五芳斋?五芳斋于2022年1月13日晚被证监会发审委宣布IPO过会,其7成收入来源于粽子销售。

消费者正在商超选购海南粽子。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马丽娜 摄

破圈有难度 商家摸着石头过河

“做粽子生意的门槛不高,只要有食品加工生产能力的个体都可以做。尤其在旺季,几乎所有酒家和食品加工厂都会生产销售。”赵应琼表示,与国内粽子市场大环境一致,海南众多粽子商家一直保持着“平日是酒楼,端午卖粽子,中秋买月饼”的运营方式,没有只靠粽子盈利的企业。

如果只做粽子,那势必就存在着营收单一的问题。传统作坊到粽子工厂意味着生产管理将于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对于不能常年被高频购买的粽子产品而言这将影响其产品产能利用率。

赵应琼所管理的赵西施品牌就是以节庆销售为主,在全年三个时间节点销售时令产品。除了在端午时节销售粽子,她还在中秋销售“赵西施”月饼,在春节期间销售海南马鲛鱼。

“作为商家我们不能只做一到两个月的生意,要尽可能的全年铺开,但要做到全年销售粽子这不现实。”赵应琼认为,在粽子消费淡季,个体食品加工作坊的产出足以覆盖市场需求。而需要大量人力、物流运输成本的工厂与个体作坊之间不具备竞争优势。

赵应琼也曾尝试将其粽子产品投放到全岛的早晨店和便利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这个门路的投出和产出不成正比。先不说销量不尽人意,产品背后投入的运输成本、保温箱维护成本都增加了企业的压力。

粽子消费者罗先生表示,海南粽子个头普遍过大、粽叶粘手、消费体验感不好,海南粽子要突破节令限制,产品创新还要更进一步。

困难肯定客观存在,但探索并不会止步。 那大凉粽品牌创始人赵尚铮表示,该公司研发出糯米“不回生”随时随地都能吃的“凉粽”,就是为了让粽子产品在“时令”限制中突破,让粽子进入更多日常高频消费场所中。

海南粽子经过十多年的行业沉淀,如今在标准化、规范化、产业链以及品牌、产业规模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如果能进一步创新,突破时令限制和区域属性走出岛外,海南粽子“出圈”梦是不是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