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张屏 向一帆 张裕 刘雨桐
每到儿童节,高兴的不只是孩子们,很多“大朋友”也在朋友圈里分享着儿时记忆。现在无拘无束,未来无限可能,是每个人珍视童年的原因。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快乐成长、多元发展成为童年时期的主题。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武汉多名优秀小学生,看一看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有哪些多彩童年故事。
创客达人
10岁娃写了40款游戏
5月31日,10岁的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学生宋名轩,得意地向极目新闻记者展示他的自制游戏库——一共有43款游戏。
“我最满意的是《超级马里奥》,里面藏着很多陷阱和彩蛋!”宋名轩说,这款游戏除了主人公形象是借用马里奥游戏的外,其他所有内容如关卡背景、通关模式等都是他原创的,断断续续改了两年,现在已经有29关。“我玩到第5关就‘挂’了,难度大,每次‘挂掉’还得从第1关重新玩。”一旁的宋妈妈周蓓笑着说。
对宋名轩来说,爸爸妈妈就是自己最忠实的作品体验官。父母不光得玩他编程的游戏、他搭建的机器人,还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
周蓓笑着说,儿子的不少作品很好笑——为了帮家里的肥猫减肥,他在饭盆上方架了个“进食提醒器”,只要猫咪伸头吃饭超过5次,提醒器就会发出一声他提前录好的大叫。还有什么离电脑近了就报警的视力保护器,播放妈妈“狮吼声”的游戏计时提醒器,为妈妈端茶送水的家务帮忙器。最令她无语的是,儿子做了个“母亲赞美仪”,有人脸识别和颜值打分功能,但她只能得3分。
宋名轩曾获2021年湖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项目一等奖、2020年“第十八届武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展评”一等奖等多项大奖。他说,这些小玩意的灵感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做好后当然要和爸爸妈妈分享,看到大家开心地笑了,他也会很开心。
“我会把学习和创客时间做好安排。学习时抓紧,作业基本在学校写完,能保证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搞开发时,不论在编程社团还是在家里,我都很投入,老师和父母也给我很多鼓励。”他说,他长大了想成为计算机大师,做出了不起的贡献。
体育达人
足球踢得好击剑拿冠军
一剑“杀死”比赛是什么感受?别看沈止戈只是武昌中华路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却在去年逆势翻盘,通过“决一剑”拿下全国击剑比赛冠军。
“足球、击剑是他的两大爱好,两者都来得非常偶然。”沈止戈妈妈告诉记者,4岁时沈止戈在操场上玩耍,被足球青训教练相中,参加了启蒙培训。很快,他不仅“打遍幼儿园无敌手”,还常常和大孩子较量。
足球不仅带给了沈止戈刻苦训练的习惯、团队配合的意识,还有坚韧不拔的精神。7岁时,他随队去法国巴黎参加世界运动大会。同住一个酒店的伊拉克小球员,给沈止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沈止戈说:“伊拉克小球员没有正规的足球训练场,比赛服和球鞋也是临时获得的赞助。我以为他们肯定踢不好,没想到他们和高大的欧洲球员对抗,艰难地赢下了一场又一场比赛。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永不放弃的样子。”2018年,沈止戈先后入选了武昌区及武汉市足协集训队,成为一名“南征北战”的足球小将。
沈止戈的击剑之路同样精彩。“有一次足球训练后坐地铁回家,路过击剑俱乐部,体验之后就想去学一学。”在足球训练后,他每天都在家练习击剑动作、核心力量、步伐。
2021年,沈止戈打进全国击剑联赛男子花剑U10决赛。对手每得一分,场上就爆发出欢呼,比分差距眼看越来越大。“看到对手兴高采烈准备庆祝胜利,我哭了,觉得自己打不赢了。但教练的话喊醒了我,‘比赛还没结束,难道你想把胜利送给对手吗?’我迅速冷静下来,一分一分地追,最终‘决一剑’逆转赢得全国冠军。那时我终于明白,体育的意义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极限。”
随着进入小学高年级,成绩名列前茅的沈止戈面临越来越重的学业压力,他仍没有放弃体育梦想。“希望将来我能够站上世界赛场,为祖国争取足球、击剑两枚金牌。”沈止戈说。
讲解达人
3年在博物馆服务上万人次
在抖音里跳着动感街舞的武汉伢,摇身一变就成了穿着红衣的“红巷苗苗”——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小小志愿讲解员,这就是武汉市吉林街小学五年级八班的学生王兴泉。
从2019年起,王兴泉就开始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做志愿讲解,至今已经累计接待观众200多批次、10000多人次,志愿服务达到570小时。观众对他好评如潮,称赞王兴泉是武昌红巷街头的“活字典”。他曾被评为2021武汉革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武汉最红文旅志愿者”。同时,他还获得湖北省“荆楚瑰宝背后的故事”优秀讲述人称号。
三年多来,他刻苦练习,讲解技艺也日益精进。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他会自觉早起,准时来到博物馆。哪怕是遇到时间冲突,他也会挤出时间来接待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
王兴泉不仅把讲解词烂熟于心,许多史实也是信手拈来,讲解生动有代入感,而且他还能够因人施讲,给观众带来极佳的参观体验。在他厚厚的一沓观众意见反馈表上,游客写满了“敬业”“思路清晰”“收放自如”“特别有讲述感”等评语。“他喜欢博物馆里的那些英雄故事,还喜欢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王兴泉妈妈说,博物馆的观众常常表扬他、认可他,让他很有成就感。
成为“最年轻的老讲解员”,除了刻苦练习,广泛的阅读也拓宽了王兴泉的眼界。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他都读得津津有味。这个习惯让王兴泉培养了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因此多次获得校级、区级、市级、省级语言类奖项。
不只是在博物馆里,王兴泉还把红色故事带进了学校。吉林街小学付利群老师介绍:“在学校的口语交际课上,他会讲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暑假期间,他会带着同学一起去博物馆参观听讲解;学校的演讲比赛上,也经常出现他的身影。”
阅读达人
5年发布1170段故事录音
5月30日晚,当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黄陂区华师附属航天龙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陈可馨拿出《少年读史记》一书开始阅读。
从2017年9月进入学校起,陈可馨就开始自己阅读图书并完成录音。5年来,只要有时间,她就会上传故事音频到网络上。截至5月30日,陈可馨共上传故事音频1170个,内容涵盖历史故事、中国传统习俗、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等,音频的收听总量超过8.3万次。
读书,一直是陈可馨的爱好。“书里有好玩的故事,有做人的道理,也有文化的传承。”这是陈可馨读书的初衷。
寒暑假,陈可馨坚持每天早上7时起床开始阅读、朗诵。渐渐地,陈可馨读的书越来越多,朗诵也越来越好。“学校注重每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各种各样的舞台让学生们展示。”校长胡攀特意为陈可馨提供了多次在学校活动中担任主持人的机会。一点一滴地实践,陈可馨主持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在面向全国的少儿春晚上担任主持人。她还获得了2021年湖北省“赞美祖国、童心向党”六一联欢晚会的优秀演员奖。
除了日常和同学分享读书心得,陈可馨还以书为媒,开展义卖活动。
2021年7月31日晚,位于盘龙城的一个大型购物广场内,10名孩子在这里摆摊,售卖二手图书。这次活动就是陈可馨和同学商量后组织的。“这都是我们看过的书,留着对我们意义有限。卖出去,钱可以捐给红十字会。”陈可馨说,卖书是把知识赠与他人,捐款能帮到一时遇到困难的人。想到这里,她主动策划,联系购物广场,协商活动方案,最终得到了购物广场管理者的认同,活动得以从想法变为现实。
“陈可馨会在学校为大家读书,和全体同学一起长知识、增智慧,校园阅读氛围不断浓厚。”班主任老师吴丹说,在书香校园建设上,陈可馨是她有力的小助手。
全能达人
会游泳能合唱还会下厨做菜
打架子鼓、绘画、游泳、挑战奥数题、参加合唱团唱歌、写得一手好作文,还会做一些简单的菜肴……11岁的武汉市汉阳区墨水湖小学五(3)班学生梁珈浚,被身边的人视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小达人”。
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思维敏捷、品学兼优,这是班主任老师刘玉娥对梁珈浚的评价。在老师看来,梁珈浚拥有这么多优点的根本,归功于自律好学。梁珈浚则说,自己的这些爱好,都是因为喜欢才坚持。
2019年6月,墨水湖小学纸飞机少儿合唱团杀进全市比赛。在社团准备合唱比赛的那些日子,他面临着学校学习、合唱团演练、打击乐练习、课后作业,以及体校每周一次游泳的压力。事情很多,但他却没有忙乱不堪。在学校认真彩排训练,课间挤时间阅读和复习,回家写作业专心致志,周末认真学习游泳技能,逐一把事情做好。
因为喜欢美术,他加入水墨社团,给妈妈制作了精美的古典团扇;他取材学校,在家里创作了2本“张天才的快乐生活”手绘漫画本,同学们看后笑得前俯后仰;因为喜欢做菜,他又加入魔幻厨房社团,用学到的厨艺给家人来了个加菜惊喜……因为喜欢而坚持,也因为坚持,梁珈浚获得了汉阳区艺术小人才、中国优秀艺术特长生才艺大赛等37项奖项。
心思细腻,也是梁珈浚让老师们对他“多爱”一点的原因。刘玉娥说,梁珈浚不仅能清楚地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情绪,发现对方情绪不对时,还会及时送上几句贴心的话,“虽然是男生,但他也是家长和老师的贴心小棉袄。”
做事有规划也是梁珈浚的特点之一。从三年级起,每到寒暑假,他就会花一天时间将整个假期的学习生活计划,做一个时间表,然后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若有特殊,第二天他也定会补回学习量,必在开学前完成预习计划。在校当学习小组组长时,他也会将每个组员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在册。
敬老达人
小学生组团6年帮助88位老人
5月31日,侯孟玖安正在学校排练节目,为端午节期间前往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做准备。
侯孟玖安是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六年级的学生,父母从事中医门诊工作,她自小就频繁和老人打交道。一年级时,在父母的帮助指导下,她在学校里成立了志愿服务团队。拿出零花钱结对帮扶老人,为老人唱歌、跳舞、背诗词……6年来,小伙伴们帮助了88位老人。
2018年,候孟玖安有两次在上学路上遇到了突然晕倒的老人,她和从事医务工作的爸爸上前救助老人,并将书包垫在老人头底下做枕头。由于及时合理救治,最终两位老人都脱险。侯孟玖安说,这些经历加深了她敬老爱老的决心。每逢节假日,她还会走进一些老旧社区,关爱慰问一些长期因病卧床及空巢老人。“这些老人有抗战老兵、退休环卫工人、退休老中医、还有老将军、老校长、离休老干部等。”侯孟玖安说。
在学校里,侯孟玖安被同学称为“牛娃班长”,她不仅乐于帮助同学,还号召志愿服务团队走出校园为困难的老人服务。2019年,在第四届“江汉好少年”颁奖典礼上,侯孟玖安说:“希望今后能团结更多的同学,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去年中秋节时,她和志愿者们带着月饼、牛奶、水果等礼物,看望了武汉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部分老人和残障人员,手拉手一起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今年端午节,我们打算为老人购买粽子、盐蛋、皮蛋等传统食品,陪老人们聊天、唱歌。”侯孟玖安说,她将在更加努力学习的同时,做更多志愿工作,特别是敬老爱老的公益活动。